军品目标成本价格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 投稿首席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249次
  • 评分4
  • 93
  • 0

杨 天 天

(河海大学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文章通过对当前军品成本价格管理现状和目标成本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研究,阐明对军品成本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现实必要性。文章分析认为:装备价格管理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应全面加强装备成本价格管理工作前伸后延,对装备成本价格实施目标管理,推动装备价格管理向综合型方向发展,以满足国防装备建设发展的需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军品;目标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E2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26

收稿日期:2015-04-16

近几年来,各种高新武器装备快速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装备成本价格有许多新课题值得研究与探讨,而以往军品成本价格研究主要针对那些已经研制定型、投入批量生产的装备,很少涉及到装备预研、生产和维修保障,具有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本文认为把推进目标成本管理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研究,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加强军品价格管理,对提升部队战斗力,满足国防装备建设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军品成本价格管理困境分析

在目前国内商品市场竞争加剧、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价格总水平持续平稳的情况下,装备价格水平反而持续以较高的涨幅增加。许多承制单位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成本意识淡薄,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这种现状是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不利于对军品成本实施宏观调控。

军方作为军品唯一的需求方,拥有购买决定权,而根据《军品价格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承制企业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全成本法全部计入装备成本之中,军方不得不借助审价来解决制约我军装备建设与发展“瓶颈”——价格成本问题。定价实质上是一种对价格成本信息进行“博弈”的过程,军方审价人员在短时审价过程中对信息资源的占有程度,直接左右最终装备价格。但实践表明,在审价过程中,承制单位作为完全信息方,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可以将高成本、高费用转嫁到军品成本上。

1.1 目前军品价格管理存在的弊端

几十年来,军品价格管理成效十分明显,节约了大量军费,价格管理正规化程度得到较大提高,但从装备价格形势发展来看,还存在一些明显弊端:

一是在管理上涉及领域较窄。目前的装备成本管理主要涉及产品制造过程成本管理,对技术领域和流通领域没有进行拓展。计划管理、质量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已经将预研科研、生产过程、售后服务、器材维修等进行了前伸和后延,价格管理在这方面没有跟上;

二是军品价格管理主要偏重于“事后管理”。目前军品价格管理主要体现为审价,不涉及将来如何有效降低装备生产及使用费用,没有体现事前预测与决策功能,难以达到管理目标,发挥不了事前调控作用;

三是在价格管理内容单一。价格管理仅仅是单一的要求降低成本,对降低成本与技术进步、军事效益、提高部队战斗力等方面的联动效应没有体现。在装备综合论证研制阶段结束时,装备全寿命费用的90%已经确定,对装备全寿命费用起决定性影响的技战术指标、生产工艺、材料选择等才是影响军品成本的主要因素,没有贯彻成本是“设计出来、制造出来”的理念,装备效能与费用难以达到最佳组合;

四是财务审价部门在立项研制论证阶段的作用不明显。装备全寿命费用管理的先决条件是进行全寿命分析,而目前我军在装备立项研制论证阶段一般没有可信可行的经济性分析资料,研制人员也一般侧重技术分析,没有良好地发挥财务、审价人员综合平衡、分析的作用,装备经济分析可行性报告中的目标价格随意性比较强,缺少可信度。

1.2 军品审价实践中的难题

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军队武器装备的建设力度,大型复杂的新型高科技产品不断地装备部队,这些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于一身的武器装备给审价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一是实际成本资料采集困难。研制阶段片面追求装备技战术指标提升,工艺消耗不准、废品损失数据不清、消耗定额难以确定,生产成本费用居高不下;

二是为了追求装备的“新”,不选通用、成熟技术,大量选用新材料、新工艺和非标件,造成装备综合技战术指标产生“木桶原理”效应,高价格不能够带来装备的综合高性能;

三是审价面临愈来愈复杂的局面。随着各军工企业的改制,许多材料为外协件,一项外协件审价相当一个独立产品审价,而且与各种损耗、专用费用交叉,加大了审价难度;军工专项费用、试验费用名目繁多,重复计算严重;

四是研制费用、研制成本的审查难度大,费用总额核定难度大、费用分配方法复杂,研制成本可参照性差;

五是《军品价格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定与工作现实有一定差距。如法规规定大型复杂装备售后服务费不得超过制造成本的1%。但由于装备精度高、结构复杂化,保修期限延长,维修周期缩短,造成承制单位售后服务负担偏重,给部队装备维修、战斗力保障带来一定的隐患。

2 目标成本管理困境的原因

军品价格管理目前主要是定型以后对装备实施定价、经费等方面管理,对军品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探索和实践较少,使目前实施目标成本价格管理陷入困境。

2.1 相关理论研究滞后

目前对军品价格成本研究的领域主要以价格审查为主,而对于从装备计划、科研、装备、维修一直到报废的转化模式、前沿问题等的理论研究涉及较少。一方面是对全过程费用控制方面的理论需求还没有完全凸现出来;另一方面是缺少必要的研究资料支撑,造成研究难度加大。

现在的目标成本管理理论研究没有拓展到更广的领域:一是由于目标成本受技术进步状况、装备市场需求影响较大,不能更好的发挥市场牵引的作用;二是现在军品价格是在成本核实模式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形成价格,造成军方不仅不承担对承制方浪费的责任,而且对于承制方生产模式、技术条件、管理效益等方面的不作为也不承担买单的责任;三是价格工作不再是根据已经确定的技术状态算账,而是通过算账指导技术状态的确定,造成产品经济性设计与性能不能更好的配比;四是在目标成本管理如何为以后新一代装备的价格做准备等方面的研究不足。先进的理论能够更好的为实践服务,理论研究的滞后性,对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带来实践的困难。

2.2 管理工作前伸后延不够

依据《军品价格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军品审价主要是从装备定型以后,才开始进行价格审查工作。因此,相对目标价格管理来说,传统的审价工作一是切入点没有前伸,对装备的计划、科研阶段投入少;二是目前的装备审价,仅是对装备批量生产成本的审查、协商,不提降低成本费用的决策性建议;三是对使用、维修费用的发生过程,没有掌握全过程成本费用信息,不能对将来新一代装备的目标成本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

2.3 管理力量相对薄弱

一是对军品目标成本管理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目前还没有强行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没有比较强大的基础力量;二是目前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人员数量少、经验不足、体系不健全,价格管理人员力量比较薄弱,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科研人员缺乏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积极性,缺乏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和开拓观念等新观念。

2.4 缺乏有效的基础数据库支撑

目标成本管理是在现实科学技术水平、承制单位生产条件状况的基础上,对原来的装备技术性能、成本价格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未来一定时期部队提升战斗的需要进行的。数据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的支撑,目前我军没有建立基础数据库,无法实现基础数据的共享,给推进装备价格的正规化建设造成阻碍。

3 提高目标成本管理效能的对策

价格能够以最简短的形式,把关键的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使这些信息得以充分利用,达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许多装备由于在科研设计中没有很好的贯彻目标成本、价值工程等现代管理思想,科研部门偏重考虑技战术指标,忽视指标对成本、费用发生的影响,结果造成一些非必要指标成本较高。因此,实施军品目标成本管理,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目标成本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

3.1 转变观念,积极探索适合军队装备目标价格成本管理新路子

一是军地双方都应积极探索装备全过程费用管理新模式,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考虑技术改造、工艺进步等对降低成本的作用;二是目标成本管理重在分析、预测、控制,因此可以增强企业的内在动力,鼓励更多的企业自主进行科研,促进武器的更新换代,既有利于技术进步,又能鼓励承制方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在军工企业中形成一个优胜劣汰的良性运行机制,对军地双方均有利;三是军品价格管理要适应新时期装备发展的要求,就要转变观念,改变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从互惠互利角度分析军品价格变化的趋势,全面系统的学习新的目标价格管理理论。用军品目标成本管理引导对科研目标价的审核,加强对装备订购的审价,规范对装备使用费用的控制,达到军地双方双赢的目的。

3.2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拓展研究领域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要充分借鉴国外有利经验。国外的装备在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尤其是美军采办是当今各国武器装备采办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实行“定费用设计”(DTC),十分强调对装备性能、进度、费用和风险进行综合衡量,重视费用的控制,所处的阶段不同,费用控制的重点也不同。在方案征集过程中,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设计指标、费用发生、生产可行性、备品备件维修器材的供应保障进行目标成本分析,编制切实可行的多个备选方案,保证技术研制与采办之间的协调合理。对设计运用“定费用设计”(DTC)和“全寿命管理”的观念,编制切实可行的经费预算。制造过程中加速设备更新改造,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等鼓励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增加技术储备,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变为战斗力。

3.3 完善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体系

装备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包括管理原则、形式、权限、程序和管理内容等。总装备部应当统一出台全军价格管理规范,对装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细则,将目标成本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对装备要从预研开始就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使各阶段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二是通过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将目标成本管理的指标细化,实行目标保证金制度。对于装备超目标成本、越权处理装备价格等现象,应认真分析原因,并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奖励与惩处,维护目标成本管理的严肃性。通过制定一整套装备目标成本管理的法规制度,明确总部与各军兵种综合部门、科研部门和订货部门,各军兵种与军代局、各军代局与军代室之间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对其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使各有关单位和人员有法可依,依法履行职责,增强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主动性。

3.4 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法规

装备采办工作的每一项活动,都在一定的规范要求之下进行,对采办活动的管理是全方位、全过程、强制性的。我军现有的大部分法规、制度,都是在总装备部成立以前由各部门分别制订颁布的,他们大多是根据各军兵种、各系统的本身特点和装备要求制定的,有的明显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而且政出多门,与现在总装备部统一管理全军装备的大局明显不合。一些局部范围的规定,甚至有碍于全军装备价格的统一管理。应将全军装备目标成本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各军兵种各自为政,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加强相关配套法规的建立与完善,保证了军品目标成本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协调性,对装备价格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 结语

积极探索适应我军装备价格体制变化进程的新路子,逐步调整适应军品价格管理模式,使军品价格管理步入市场化的良性轨道,是全体价格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信,推行军品目标成本管理,使军品价格管理真正做到军品成本事前规划有目标、过程控制有依据、成本分析有标准,必将对我军装备建设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魏汝祥,孙胜祥. 装备价格学[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 熊进,张将. 装备价格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10(5)

3 张树军,李璐,梁新. 规范装备采购价格管理工作措施探析[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3)

4 张宇,齐洋,苟旭慧. 美军装备价格管理及其特点[J]. 军事经济研究,2010(7)

5 朱建国. 提高装备价格审核工作质量浅探[J].军事经济研究,2010(12)

6 潘倩,刘思琦,陈袁宁. 军品定价模式及其选择[J]. 军事经济研究,2011(5)

(责任编辑 梁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