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 投稿刘嘉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969次
  • 评分4
  • 17
  • 0

王维杰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山东 临沂 276005)

摘要:沂蒙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如何进一步挖掘开发、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自身优势,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是摆在沂蒙人民面前一个值得认真思考、深入探索的课题。分析了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根据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对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沂蒙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5)03-0060-04

收稿日期:2015-01-05

作者简介:王维杰(1959-),男,山东荣成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及基层政权建设。

山东省临沂市文称沂蒙山区,是曾经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著名革命老区。这里诞生了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齐名的“沂蒙精神”,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唱遍了大江南北,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沂蒙6姐妹更是享誉全国,这里还拥有众多的革命纪念地,红色资源极为丰富。

1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临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临沂市现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处,被专家誉为“两战圣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中国现代史上,沂蒙老区与井冈山、延安、太行山、大别山齐名,是全国5大著名革命老区之一。

临沂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源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毛泽东根据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革命斗争的新形势,提出“派兵到山东”,先后派遣徐向前、罗荣桓率八路军第1纵队、八路军115师深入山东,开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时到全国解放的12年间,沂蒙山区作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等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成为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华东延安”。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遗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论是从地位、影响、还是从规模上看,都具有其鲜明特点。

1.1 沂蒙革命根据地持续时间长

沂蒙革命根据地持续时间长,红色文化遗址遍布全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人民和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使这块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从未变色,这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罕见的。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给沂蒙山区留下了大批诸如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伟人足迹和红色纪念建筑等,红色文化遗址遍布全区。

目前,在山东省政府和临沂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一大批红色旅游区,主要有:蒙山红色旅游区、孟良崮战役遗址旅游区、大青山红色旅游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旅游区、新四军军部遗址旅游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遗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旅游区、中共山东分局、《大众日报》创刊地旅游区等。

1.2 沂蒙是华东地区革命战争的指挥枢纽

沂蒙红色旅游资源密集。抗战时期,八路军第一纵队、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八路军115 师司令部均设在临沂地区。抗战结束后,新四军军部迁至临沂河东区九曲街道办事处前河湾村;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均在沂蒙山区组建。长期的革命战争,为这里留下了大批革命历史纪念地和革命战争遗址、遗迹,其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分布之密集,在全国红色根据地中是不多见的。

1.3 沂蒙是“沂蒙精神”的承载地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在长达12 年的革命战争中,沂蒙人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形成了闻名全国的、以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为内涵的沂蒙精神。当时的根据地人口共420 万,就有120 多万人拥军支前, 20 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将士献出了生命,以致村村有烈士,乡乡有英雄。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涌现出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6姐妹、陈毅担架队等成千上万的英模典型。这里还是红色经典歌曲《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的诞生地;此外,像《南征北战》、《红日》、《红嫂》、《英雄孟良崮》、《车轮滚滚》、《沂蒙山的故事》等一批红色经典文学、影视作品均取材于此。

1.4 “沂蒙精神”再造辉煌

沂蒙人民与时俱进,“沂蒙精神”再造辉煌。新中国成立后,沂蒙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地继承和发扬,锻造出一批批新的红色典型。先后有厉家寨、高家柳沟等多个单位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1957年10月7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先后涌现出了一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典型。诸如:罗庄、沈泉庄、九间棚、刘团村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新的红色典型。

2 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沂蒙红色文化发展优势突出

2.1.1 区位优势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现辖3区9县,人口和面积各占山东省的九分之一,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临沂市位于亚欧大陆桥东端,距山东省岚山、日照及江苏省连云港3大港口均在100千米左右,距青岛港200 千米,海运便捷;京沪、日东等4条高速公路,兖石、胶新铁路分别在境内呈十字交叉,4条国道和18条省道纵横交错,覆盖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万千米,位居全省前列;临沂飞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开通了多条国内航线,立体交通大格局已经形成,为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1.2 生态优势

临沂市风光秀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自然景点较多。蒙山是山东第二高峰,绵延数百里,有“天然氧吧”和“养生长寿山”之称。纵贯南北的沂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在中心城区交汇,世界最长橡胶拦河坝及其它拦河闸坝,使临沂城区出现34平方千米的水面,形成15平方千米的滨河绿化带,加上30万亩环城森林绿化带、100千米的滨河大道,使临沂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水城。

2.1.3 政策优势

沂蒙是革命老区,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享有十分有利的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扶持,特别要抓住全国红色旅游工程启动的大好机遇,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不断加快红色旅游开发步伐,积极主动争取财政和政策支持。

2.1.4 资源优势

临沂市的资源优势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临沂市拥有一批高品位的自然资源 (如蒙山、莒南县的天佛山、沂水的地下画廊和地下大峡谷、费县的石林等)及历史文化(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资源,更拥有滨河百里水城、江北商贸新都等现代文化资源,是各种文化资源富集并配置良好的地区,不但有利于搞好红色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也有条件建设山东省旅游经济大市。二是临沂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红色旅游业发展前景无比广阔。

2.2 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劣势明显

2.2.1 宣传力度不够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涉及安徽、江苏、山东3省的只有一处,即“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沂蒙山区地处鲁中南而不是鲁西南,恰恰被摒于这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外。沂蒙虽然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但长期以来,临沂自身宣传往往侧重商贸经济,而对于其辉煌历史的宣传过于简单,至于临沂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美丽自然风光更是宣传不足。

2.2.2 红色旅游发展不平衡,缺乏精品

在众多的红色旅游景点中,除少数开发的起步较早、景区建设稍具规模、资源数量多而相对集中外,其他红色资源分散且规模较小。大多数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尚未开发出吸引力较大的红色旅游产品,缺乏旅游精品。同时,由于各景区的红色旅游产品目前还缺乏主打精品,无论是规模、档次均不高,缺乏鲜明的主体形象。而部分展览内容陈旧、手段单一,未能摆脱图片加文字的简单模式,互动性、参与性不强,很难形成核心吸引力,难以引起旅游者浓厚的兴趣,旅游者参与程度极为有限,其教育功能也大打折扣。

2.2.3 开发资金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

一方面,临沂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缺少必要的资金。在景区开发建设上,投资主体单一,大多以政府投入为主,与蓬勃发展的休闲度假旅游的多元化投入相比,尚未形成良性市场运作机制,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临沂市的大交通虽然已很发达,4条高速公路贯通境内各区县,但由于沂蒙山区的地形条件,一些从主干道到红色旅游景点的连接路段不通畅,许多景区内的水、电、路等配套建设滞后,影响制约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2.2.4 体制机制不完善,红色资源挖掘力度不够

由于各景区分属于不同县区、不同单位,部分红色景区甚至还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临沂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关县区也都开发建设了一些旅游景点,但在开发过程中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缺乏整合串联,发展很不平衡,没有发挥应有的品牌效应。

3 开发利用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临沂市确立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沂蒙红色之旅亮点、形成沂蒙红色旅游热点,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1 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在开发过程中特别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只有领导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红色旅游发展才能切实确定发展目标、做好规划,打造本区鲜明的红色旅游的主题形象。其次,强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红色旅游从业人员除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旅游礼仪等一般要求外,还要对红色旅游资源有详细了解,能在旅游服务中让旅游者对红色文化有所了解,并受到教育。这就要求对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培养一支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旅游服务人员队伍。第二,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沂蒙红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沂蒙红色风情。一是建设沂蒙红色文化雕塑园,举办中国临沂“蒙山沂水”红色旅游推介展示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孟良崮战役胜利和沂蒙精神晋京展、全国红色旅游市场拓展及融合发展研讨会等,不断提升沂蒙红色之旅的影响力。二是走出去推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旅游资源推介会、洽谈会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叫响沂蒙红色旅游品牌。为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拓力度,激活地接旅游市场,临沂市出台了《旅游奖励办法》,并组织赴省内、京津冀、苏豫皖、长三角4大目标客源地的42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宣传推介,在北京、济南等城市召开了《蒙山沂水》大型水上风情歌舞专场旅游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临沂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三是请进来宣传。组织各级各类媒体来临沂考察、采风、踏线,扩大临沂红色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四是创新沂蒙红色文化。加快实施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做好《沂蒙》、《沂蒙六姐妹》、《英雄孟良崮》等沂蒙影视作品和《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谁不说俺家乡好》等红色歌曲的宣传工作,进一步传播弘扬沂蒙精神。

3.2 科学规划,打造红色旅游精品

临沂市搞红色旅游应该在资源开发上更加突出自身特色。一是沂蒙山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革命遗迹、沂蒙民俗、生态旅游等多种资源兼备,所以在红色旅游发展中应兼顾传统旅游业发展,搞好科学规划,将各种资源有机结合, 突出“绿色沂蒙”自然风光游、“红色风情”革命圣地游、“文韬武略”文化怀古游3大主题,将红色旅游做成临沂市的一大特色产业。二是深挖资源潜力。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量多面广,包括党政机关遗址、革命先烈和领导人工作战斗过的历史遗迹、重大战役纪念馆、英雄人物事迹等,都是极有价值的资源。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失、缺乏保护等,许多重要的红色资源未被认识、开发,以致于被破坏和湮没。因此,要抓紧抢救红色历史文物,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加大保护和抢救力度,这是搞好沂蒙山区红色旅游的重要条件之一。三是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发挥沂蒙红色旅游的整体优势。要打造区域旅游联盟,积极发展与省内外其他城市的联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强势红色旅游品牌。主要是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搞好区域联合,积极主动地与省内外有关地市交流合作,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省市的红色旅游线路。逐步实现由观光型红色旅游向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旅游等为主流的红色体验型的转变,形成精品线路,用古色稳固市场、红色感召市场、绿色拓展市场,不断丰富红色旅游的活动内涵,使红色旅游和其它旅游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3.3 多方融资,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

发展红色旅游,其资源的挖掘、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活动的组织管理等都需要大量资金。而临沂作为革命老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资金缺乏是限制沂蒙山区红色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多渠道争取资金,包括向国家和省政府申请财政支持,通过争取在沂蒙地区生活战斗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后代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关注与支持等多种途径解决所需资金。在这方面,沂水县另辟蹊径,独具特色,其旅游的发展速度被国内业界誉为“沂水旅游现象”,并且又快速实现了从“沂水旅游现象”到“沂水旅游模式”的跨越。沂水县针对景区多、规模小的实际,支持旅游企业多形式、多渠道扩张提升。沂水天然地下画廊、雪山彩虹谷、沂蒙山根据地3家企业联手成立了山东亲情沂蒙旅游集团,成为全省第一家整合民营资本成立的大型股份制旅游企业集团。亲情沂蒙旅游集团成立后,借助整合后的市场资源优势,创新省内独具特色的旅游企业市场运营模式,托管了沂水县的云水禅景区,并跨区域合作外包了青州9个景区的市场运营业务,旅游景区的有机整合,使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旅游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4 使红色旅游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根据临沂市旅游局的统计调查,2013年,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全市接待游客达到5 2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0亿元,居全省前列,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比重的12.9%,高出全省平均3.6个百分点。临沂旅游客源市场也由临沂周边300千米范围扩大到涵盖长三角、京津冀、苏豫皖地区的1 000千米范围,实现了从全省落后到“山东旅游第三极”的跨越。

“开发一方红土,致富一方百姓”。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当地农民创业致富带来新的机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助推器。蒙阴、沂水、莒南等县依托其较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极。“农家乐”致富靠旅游,旅游旺,农家忙,农家富,农家乐。孟良崮旅游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九间棚、沂蒙山根据地等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大大小小近百家农家乐、旅游购物点、采摘园都在红色旅游中收入颇丰;“红嫂”、“沂蒙6姐妹”、“拥军鞋”、“拥军煎饼”等一批特色红色旅游产品畅销市场。目前,临沂红色品牌产品已达数百个,带动起数十万人走上致富路,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责任编辑/陈 军)

电子垃圾处理需规范

首先要通过严格监管,从源头减少电子垃圾总量。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绿色发展模式,从源头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禁国外电子垃圾流入境内,减少电子垃圾总量。

其次,应加强电子垃圾处理的制度设计。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相关部门职权,落实监管责任;二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行业规范和环境标准,提高行业门槛。明确生产者、销售商、回收处理商、消费者和政府之间责任,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管理模式。

再次,建立电子垃圾回收体系,系统解决电子垃圾回收处理。要建立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准入机制,建立可追溯的信息监管渠道。

同时,应重点扶持大型专业电子垃圾处理企业建设和技术改造。建议在短期内设立专项资金并与国家开发银行长期无息贷款相结合,集中、重点支持大型专业电子垃圾处理企业的建设。

(再 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