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上的东方雕塑艺术

  • 投稿井天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46次
  • 评分4
  • 63
  • 0

马伟州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平南中学

课程背景

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逐步推进,美术教学内容呈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和多样化取向。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1课和《雕塑》第2课中,都对石窟雕塑艺术有比较详细的欣赏和讲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整合两个模块的内容开展教学,会有更好的效果。麦积山石窟以其悬崖峭壁上的精美泥塑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所以,本课让学生通过欣赏麦积山石窟不同时期的雕塑艺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有机融合,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促进形象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学情分析

本课在高二上学期开设。由于学生在高一阶段已学习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因此在欣赏雕塑的同时,能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对雕塑中可视的形、色、体、质等要素的感知和掌握,能激发创新意识,个性化地欣赏和理解雕塑的美,培养正确的造型意识和人文精神。

教学特色

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欣赏麦积山石窟雕塑,明确雕塑艺术特征、专业语言、类型、材料和制作方法,掌握雕塑三维与二维空间的基本技法,在体验和探究中体会造型创造的乐趣,提高审美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了解并掌握麦积山石窟雕塑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采访、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比较分析等系列学习活动,掌握雕塑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审美感知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家乡优秀雕塑作品的欣赏,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并建立对世界、社会、自然与自我之间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的基本特点,感受和欣赏石窟雕塑艺术风格。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石窟雕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以及各个时代雕塑的风格演变。

教学准备

教师:照片、图片或幻灯片、雕像复制品、泥巴等。

学生:分小组利用星期天参观麦积山石窟,实地记录、写生、拍照、采访博物馆工作人员或导游,了解麦积山的自然环境,以及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等。

教学过程

一、简单交流导入课题

教师请学生代表展示、交流课前到麦积山石窟采访、摄影及写生的成果,简单谈谈麦积山石窟雕塑有何艺术魅力、艺术价值如何、有何特别之处等,以此引出课题。

二、欣赏视频了解环境

教师播放《麦积山风光》视频资料(图1),并介绍:在秦岭西段,天水市南,有一孤峰高耸于群山环抱之中,它险峻奇绝,四周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山高142米,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便开凿在这座奇峰南面的峭壁上。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麦积山石窟雕塑的文化内蕴、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家乡风光,拉近学生与本课学习内容的距离,为理解石窟开凿和雕塑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三、自主问答欣赏分析

教师请学生根据课前参观考察的分工,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提问和回答——甲组提问,乙组回答;乙组提问,丙组回答;丙组提问,丁组回答;丁组提问,甲组回答。由此共同完成对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的欣赏与分析,并与我国其他主要石窟中的佛教雕塑及其他类型的雕塑进行比较。

1.麦积山石窟雕塑的基本情况

甲组提问:麦积山石窟雕塑的开凿是何时开始的?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乙组代表回答:由于佛教的传人,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十六国至南北朝是开凿高潮期;(2)隋唐很少;(3)宋代又掀起高潮,南宋之后逐渐减少。麦积山石窟开凿在峭壁上-始建于公元384午,历经了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几个朝代,荟萃了历代雕塑7800多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雕塑最大的高达15米,最小的仅有20厘米,有的距山基仅仅二三米,有的则达到七八十米。

教师补充:麦积山石窟雕塑形态各异、风格不同,反映了雕塑艺术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其险峻的凌空栈道、密如蜂巢的洞窟、精湛的工艺、逼真的造型令人折服。如图2至图4。

甲组追问:那请你们说说麦积山石窟雕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乙组回答:麦积山石窟雕塑多为泥塑,民谚有云“砍完南山材,修起麦积崖”。一般用木桩、树干做骨架,雕塑时在泥里加入麻布、棉花、纸浆、麦草之类,甚至加入鸡蛋和米汁。

教师点拨:古代艺匠们在塑造时采用了分层加泥的方法,一边在阴凉处风干一边塑造,以减少泥的收缩,避免产生裂缝,有时加入石粉,以增加塑成后的坚固程度,并且运用了大量色彩加以装饰,如白、黑、青、石青、石绿等颜料。如图5至图7,其中第5窟是用麻布贴泥的方法塑造的。

2.麦积山石窟雕塑的艺术风格

乙组提问:麦积山雕塑有哪些艺术风格?

丙组代表答:由于麦积山的岩石是红土与沙石构成的砾岩,不易精雕细镂,所以塑像都是泥塑。早期佛像多为方面大耳,头梳高肉髻,额广平正,眉高目长,硕口微闭,身披偏袒右肩袈裟;菩萨像多为长方面孔,鼻直口方,面含笑容,上身袒露,薄衣贴体,有明显的西方造型特征。中期由于民族融合加剧,开窟造像的艺术手法迅速汉化,且形式日趋多样。面像稍小,眉弯唇翘略带微笑,身条修长,衣带飘舞,风姿潇洒。隋唐时期的雕像丰满圆润,颈粗肩宽,衣饰多变。到了宋代,雕像丰润略长,姿态各异,眉眼上翘,别具神采。 教师补充:麦积山石窟雕塑主要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基本上所有塑像都是俯身下视的姿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所以被称为“东方微笑”。从塑像体形和服饰来看,也摆脱了外来艺术的影响,表现出汉民族的特色。我们一起欣赏图8至图12。

3.与其他主要佛教石窟雕塑的比较

丙组提问:除了麦积山石窟雕塑,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佛教石窟?

丁组代表回答:我国石窟雕塑资源相当丰富,如甘肃敦煌莫高窟和炳灵寺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云冈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四川乐山大佛,等等。

丙组追问:它们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吗?

丁组同学因为课前未做准备,没有回答。 教师代为回答:我们以这四大石窟的典型雕塑为例,来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我们选取麦积山第127窟(图13)、云冈石窟第20窟(图14)、敦煌莫高窟第194窟f图15)和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图16),通过表1来了解一下。

4.丁组提问:除了石窟雕塑,还能列举出我国基他的雕塑吗?

甲组代表回答:还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图17、图18),霍去病墓石雕,昭陵六骏,山西晋祠泥塑,等等。

教师补充:我国雕塑涉及面广,就其用途来说,有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生活雕塑、民俗雕塑和广场雕塑等,下面我们参照表2,对其中三种雕塑举例赏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麦积山雕塑艺术,学习和运用比例、构图、明暗、透视和色彩等知识,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理解“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审美特征。

四、麦积山石窟典型雕塑欣赏

1.师生共同欣赏

(1)麦积山第121窟最引入注目的是在正壁两墙角,左右两壁里侧的胁侍菩萨(高1.25米)与正壁龛外两侧的比丘、比丘尼两两贴近,其上身微微前倾,而且肘、肩和头部完全靠拢在一起(图19)。他们仿佛在佛陀说法的循循诱导之下互相发出会心的微笑,又仿佛是人间的一对亲密的朋友在窃窃私语,形象及神态生动有趣,组合巧妙,具有“秀骨清像”的特点,给人以无限联想,充满浓厚的人间气息和生活情趣。

(2)第62窟左壁的左、右胁侍菩萨(图20)分别高1.12米和1.11米,具有统一的整体造型和灵活多变的细节塑造,其肌肉丰满、身段修长,既有北朝秀骨清像的余韵,又开隋唐丰满圆润之新风。

(3)第37窟菩萨(图21)高1.86米,形体修长,双手自然地交叉于胸际,姿态优美,表现手法简练、写实,是麦积山隋代造像的精品。

2.学生自主欣赏

教师课件出示图22至图24,请学生谈谈看到这三件雕塑后的感受和思考。

学生:图22中的雕塑造型夸张、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感和新的创意与审美情趣,具有饱满的精神内涵与现实意义,赋予我们美的乐趣和享受,能激发我们热爱生活、创造自然的激情。图23和图24中的雕塑线面结构鲜明,塑、绘紧密结合,展示的是婉约清雅的古典美。

【设计意图】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欣赏中展开思维想象,并注重与生活相结合。

五、尝试泥塑加深理解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家乡麦积山石窟的佛教雕塑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麦积山的雕塑都是以泥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我想,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时都可能玩过泥巴,那就请大家模仿麦积山石窟雕塑做一个小泥塑,如果课堂上不能完成,就在课后继续把它做完。

课堂总结:麦积山石窟雕塑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灿烂的文化艺术。多少古代艺匠的智慧和血汗,赋予了雕塑永恒的话题,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感慨和精神上的震撼。通过麦积山石窟雕塑欣赏,我们初步了解了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学习了分析和鉴赏雕塑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继续对其他地区和国家的雕塑作品进行欣赏和研究。

【设计意图】将欣赏与体验及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展开丰富联想,表达自我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整体美术素养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