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早操在康复科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 投稿丁丁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667次
  • 评分4
  • 28
  • 0

马海荣 吴静 韩庆

摘要:目的:探讨晨间早操在康复科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 2011年3月~2012年5月就诊的脑瘫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晨间早操。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评分量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评分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晨间早操能更有效地提高住院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晨间早操;脑性瘫痪;康复;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43

Application of morning exercise on cerebral palsy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MA Hai-rong,WU Jing,HAN Qing

(Urumqi First People′s Hospital,Urumqi830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orning exercises on the curative effect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n the rehabilitation ward.

Methods:The 52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patients from March 2011 to May 201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ffered th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with morning exercises,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nly th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The assessments were made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he three-months treatment with both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66) and the 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FMFM).

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both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and the fine motor fun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morning exercises may be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overall efficacy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n the hospital.

Key wordsThe morning exercise;Cerebral palsy;Rehabilitation;Nursing;Effect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脑发育早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75万脑瘫患儿,发病率为1.8%~4.0%,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2],其中有较大比例的患儿伴有智力低下、心理行为障碍、语言或沟通障碍、感觉障碍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活质量。综合、全面、协调地应用各种现代康复评价和康复手段,全方位地促进脑瘫患儿各种功能的康复,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我院儿童康复科护士在医师、训练师的帮助下设计、编排了晨间早操,应用于26例脑瘫患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偏瘫型脑瘫患儿52例。纳入标准:符合2006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的小儿脑性瘫痪定义、诊断条件和分型标准;符合Bruuntrom分期评定Ⅲ期或Ⅳ期患儿;随访满3个月且资料完整;患儿家长知情同意,自愿接受入组的相应治疗。男33例,女19例。年龄<3岁10例,3~5岁25例,6~7岁17例。将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治疗前各评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和感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晨间早操干预。晨间早操训练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将相邻年龄患儿组成一组,每组安排一位经过统一培训的领操员,每位患儿跟随一位家长在领操员的带领下进行晨间早操训练。晨间早操包括肢体、手指、脚趾在内的全身锻炼,以促进脑瘫患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为目的。晨间早操的动作简单、韵律欢快,方便患儿及其家长学习和记忆。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年龄,我们在幼儿园早操歌曲数字健康操和第二套系列广播体操“世界真美好”的基础上编排了适合脑瘫患儿的简单动作,包括摇手、弯腰、抬腿等肢体活动,简单生活动作(如刷牙、洗澡等)和小动物动作(小猫、小狗、大象等)的模仿。肢体活动和小动物动作模仿可促进大动作的发育,简单生活动作模仿可促进自理能力的发展。晨间早操还包括由科室精细动作训练师设计编排的手指操。具体分为十节,包括弹指运动、分指运动、勾指运动、去指运动、走指运动、对掌运动、反掌运动、切掌运动、爬掌运动、对指运动。由护士引导示教,在舒缓的音乐下,护士喊着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节拍,患儿在家长的协助下共同完成,具有促进精细动作发展的作用。由于音乐可以帮助患儿远离诸如疼痛或焦虑等的负性刺激[3],各种音乐活动的巧妙安排可以训练儿童脑、手、眼等的协调能力,针对脑瘫患儿的特点,我们还选择了包括有轻柔钢琴曲如班得瑞-迷雾森林、kiss the rain;轻音乐-秋日私语、儿童歌曲-刷牙歌、洗澡歌、幸福拍拍手、七公主牛奶歌等轻松愉悦的音乐作为晨间早操的背景音乐。

1.3疗效评定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英国伦敦Mac Keith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发行的GMFM-66量表(GMFM-66)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66量表共计66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分为5个功能区;A区躺和翻身,B区坐,C区爬和跪,D区站,E区走、跑和跳,分数越高,说明粗大运动功能越好[4]。用FMFM量表做精细运动功能(FMFM)评定。量表分为5个方面,共计61项,包括视觉追踪(5项)、上肢关节活动能力(9项)、抓握能力(10项)、操作能力(13项)、手眼协调能力(24项),采用0~3分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精细活动能力越强[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运动功能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表2)

3讨论

3.1晨间早操具有趣味性,可提高康复患儿主动运动的能力幼儿体操符合学龄前儿童活泼好动、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生理特点。幼儿在基本体操锻炼过程中,不仅身体能得到锻炼、动作和技能获得协调发展,也符合康复患儿加强锻炼的需求。晨间早操中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生动活泼的幼儿歌谣、简单形象的体操形式能给患儿增加趣味,调动患儿的好奇心,诱导患儿主动模仿能力。晨间早操的开展为康复患儿创造了集体主动训练的场景,通过集体活动的反复刺激,加之康复护士恰到好处的鼓励,使患儿主动活动意识明显增强,主动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3.2晨间早操缓解患儿紧张情绪,增加其住院适应性音乐使脑瘫患儿产生了愉快的体验,与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相比更容易接受,更像是在做游戏。音乐也可以使脑瘫患儿的血压下降、呼吸与心率减缓、皮温增高、肌电下降、血容增加、脑电反应R波增多,人的内稳态恢复[6]。音乐淡化了脑瘫患儿在重复一些单调动作时所产生的不舒服的感觉,同时产生在表演这些动作时的节奏感。也能够促进其较快地适应医务人员及住院环境,患儿在音乐中找到了自信,从中找到了满意的、可行的表达方法,并把这一积极的行为强化,应用到个人交往中[7],提高了多数患儿良好适应能力。

3.3巩固康复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参与积极性由于康复治疗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患儿住院是有时间限制的,为了保证康复的连续性,最好每天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枯燥的被动康复手法会引发患儿的厌烦及不配合,趣味性的体操及有目的性的手指操以及贯穿于游戏中的作业疗法等主动训练会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有的家长经过住院规范的康复治疗,对疾病有了全面认识,不断与医护人员沟通,寻求患儿康复训练、早期教育干预等方法。出院后可继续按照康复医师、康复训练师的要求家庭康复,持续进行体操训练、手指操训练以及游戏作业疗法,有效地巩固了康复治疗效果。表1,2显示,患儿精细、粗大功能评分较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康复病区内晨间早操的开展是集娱乐、运动、训练于一体的特殊康复教育形式,这种方式加强了家长与医师、训练师、护士的沟通。由于脑瘫患儿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家长负担沉重。多数患儿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参加幼儿园的前期教育,更有甚者不能入学。患儿的行动范围受限制,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表现为性格古怪、任性、固执、急燥、以自我为中心,情绪极不稳定,对刺激缺乏反应或过于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散漫和感情脆弱等。脑瘫患儿康复目的是最终使他们能独立生活、参与社会,因此,教育康复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医疗单位开展康复患儿的晨间早操活动,突破了过去传统单一化的医疗康复模式,将教育引入到脑瘫患儿的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和健康心理的康复中,增加了娱乐性,寓教于乐,对脑损伤造成运动障碍、感知觉等方面缺陷的脑瘫患儿的教育,应在娱乐中教,在游戏中学,将训练与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患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采用集体性的训练与活动,使脑瘫患儿摆脱孤独、枯燥、单调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在群体中得到同类/同龄儿童之间的交往、配合、协作,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竞争和模仿的积极性,并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建立荣誉感,提高各种交往、运动、生活的技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希如,林庆主编.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0-120.

[2]刘震寰主编.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M].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2005:5.

[3]何梦雪.音乐干预在医院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01-103.

[4]史惟,陈冬冬.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7,44(7):550-552.

[5]徐东浩.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效度和反应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1):1010-1013.

[6]刘震寰主编.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脑瘫儿童家庭康复指南(修订本)[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48-49.

[7]刘振寰,张丽红,尹鲜桃,等.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儿童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科杂志,2011,7(6):53-56.

(收稿日期:2013-05-16)

(本文编辑 崔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