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十堰商用车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

  • 投稿闲愁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887次
  • 评分4
  • 93
  • 0

张 汉 香

(十堰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湖北 十堰 442001)

摘 要:十堰市是原东风汽车公司总部所在地。随着20世纪90年代东风公司部总搬离十堰,但其商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成长壮大,十堰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规模最大的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分析了十堰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外部挑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十堰市;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02

收稿日期:2015-03-12

十堰市是原东风汽车公司总部所在地,20世纪90年代,东风公司部总搬离十堰,但其零部事业部和生产基地仍在十堰,市属汽车零部件产业伴随东风汽车公司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壮大。截止2013年底,全市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500余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比重在65%以上,汽车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达到1 125亿元,同比增长18.9%,汽车产业资产总额达到1 5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17万人,汽车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68%。十堰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规模最大的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1 十堰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

1.1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十堰市商用车产业是围绕着大型汽车集团——东风汽车公司发展成零部件集群,是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经典模式。主要生产商车整车及零部件。集群按管理模式分两大版块,东风公司十堰基地和十堰市属企业。东风公司十堰板块包括商用车公司、零部件事业部、装备公司、特种商用车公司等。东风商用车公司是东风有限公司在十堰地区最大的经营板块,也是东风公司目前最大的经营板块。商用车目前的销售量占到东风有限公司汽车总销售量的80%以上。2013年,全市汽车工业资产45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20多万。具有年产各类商用车80万辆以上的能力,其中,中重型车商用车20万辆、微型车50万辆、客车5万辆、专用车15万辆及军用越野车生产能力。同时拥有20万台发动机、10万台重型车变速箱、30万台同步器、30万台车身、30万台车架、50万台车桥、50万件液压油缸等关键零部件总成生产能力。十堰已成为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度最高、汽车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城市之一。东风与沃尔沃合资的新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正式落户十堰,为十堰建设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国际性商用车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产业体系较为完备

十堰市是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是全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之一,拥有全国唯一冠名“中国”字样、全国汽配市场价格信息平台的汽车配件交易市场——中国(十堰)汽配城,有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总成交易中心、全国最大的整车厂配套采购供应中心——中国(十堰)汽配广场。全国唯一以“汽车“命名的高等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汽车零部件生产能力方面,主导产品达到25万辆份以上,铸造、锻造能力分别达到20万吨、10万吨。模具、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油漆、装配等一应俱全,涵盖了所有汽车零部件。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 000多种总成、4 000多种零部件。十堰的汽车产业生产经营已辐射到全国25个省市,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

1.3 集群内产业链较为完整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十堰在商用车及零部件领域,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各种类型的汽车零部件一应俱全,大到发动机、车身、车架、车桥等主要总成,小到汽车螺丝钉,在十堰境内几乎都能找到生产厂家。拥有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油漆、装配等生产工艺。产品涵盖汽车材料(汽车纳米材料、工程塑料、玻璃钢材料、铝合金金属材料等)、各类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汽车轮胎、各类零部件总成、汽车修理工具及金属类加工企业的废渣、废水回收加工再生利用等。零部件产品实现了就地与东风商用车、东风特汽、东风客车、东风小康、湖北三环专汽、湖北驰田汽车等多个主机厂配套。从商用车零部件产业链的上游和煅造、铸造、橡胶、纺织品等原材料加工、供应,到发动机、车身、车架、车桥、变速箱、轮胎等零部件的研发、加工,到下游的销售、维修和服务等,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1.4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东风公司加快十堰基地的发展,在战略上优先考虑,在资金上优先投入,在项目上优先安排,在资源上优先支持。商用车向中高端中、重型商用车、特种商用车方向实施战略布局,零部件领域将发动机。在整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加速推进动力总成和变速箱两大业务的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建设以重卡新工厂为代表的东城工业园和以动力总成新工厂为代表的西城工业园,形成高效的产业布局。推动整个十堰基地转型升级。中小企业信息化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产品的研发、科技型人才的引进、产学研合作和精品名牌创建等活跃,数控机床、大型加工中心、专业化流水线等技术在重点龙头企业已得到广泛采用,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2012年底,十堰经济开发区(省级)升格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西城工业园升级为十堰高新技术(国家级)产业园;工信部授予白浪开发区全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示范基地;十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截至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00多家,高新产业增加值达12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1.71%,高新技术产品占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比重达27.22%。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例达到17.24%。

1.5 创新环境良好

多年来,产业集群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有效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相继建立起了创业孵化、研究开发、公共技术服务等创新平台体系,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内已建成国家火炬计划十堰汽车关键零部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8所技术服务平台,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集群所在政府、企业与高校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每年组织召开的“湖北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推荐会”已经成为促进地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已成功合作产学研项目228个。2014年湖北华融天泽高投智能制造与技术服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这是省内第一家“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支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金,由十堰政府和湖北高投共同发起设立,基金规模为2.5亿元,主要投向十堰地区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内还搭建了以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创业孵化平台。目前,已相继建成了六个创新孵化平台。

1.6 创新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产业集群内建立了一批综合性中介服务机构。目前,产业集群内拥有生产力促进中心、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专利事务所、技术市场等多家中介服务机构20多家,可随时为在孵企业提供会计、法律、咨询论证、评估等中介服务。

1.7 集群内商用车产业技术积累深厚,技术优势凸现

核心技术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核心能力是集群技术积累的结果。十堰商用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经历40多年的发展,通过以东风汽车公司为核心的产业链形成了深厚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其商用车零部件整体设计和制造技术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并通过长期的协作和交流培养了一批批商用车产业的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形成了统一的汽车文化。这些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是集群发展的基石。

1.8 集群内汽车模具制造业优势独特

模具生产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制造业水平的重要尺度。十堰市汽车模具产业占湖北全省的60%,十堰已经成为全国四大汽车模具生产聚集地之一,全国模具前十强的企业有两家在十堰,汽车模具整体研发和制造实力位于全国前列。2008年在上海举办的亚洲规模最大的“第12届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上,十堰市模具企业获奖数量和级别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现代模具制造业,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部分;高新技术的发展,又依赖于现代模具制造业的支撑。可见,十堰市模具产业的强大优势必将为集群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集群发展的内在问题

从总体看,十堰商用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依然处于产业要素驱动阶段,创新驱动和市场驱动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2.1 集群内中小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

目前,产业集群内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比较少,特别是原始创新较少。零部件企业的配套产品开发仍依赖主机厂或购买国外技术,开发手段落后,周期较长,技术人员比重较低。高层次的系统开发和模块化集成难以开展,缺乏对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理论的应用和开发,加之相当一部分零部件企业仍然依靠模仿进行生产,把低成本作为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对骨干企业的依赖性强,无法形成较强的开发能力。

2.2 集群内零部件企业规模较小,系统集成和模块供货能力缺乏

集群内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只有335家,具备引进风险投资条件和成为上市后备资源的企业少,尤其是成为国内外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更少。集群内零件多,部件少,特别是模块化供货能力不足,大企业根据用户要求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能力不强,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优势不明显,难以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格局。

2.3 集群内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鄂西北商用车零部件产业虽已形成相对集聚优势,但集群内低水平的传统零部件多,高科技含量的配套产品少。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集而不聚”的现象依然存在。产业集群上、中、下游的联系不紧密,各级产业缺少联系与协作机制、分工程度有限,真正达到规模要求的不多,尚未真正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整体优势难以体现出来。

2.4 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

近年来,鄂西北商用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科技投入不断增加,2009年,产业集群市级科技经费达到6 805万元,其中用于支持零部件企业发展的经费达3 000多万元,81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投入达到15.3亿元,占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4.8%。但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仍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投入能力,银行贷款困难,加之受地域、环境、政策、信息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对内外资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引资渠道不畅,缺乏持续投入的能力。相当一部分零部件企业仍然依靠模仿进行生产,对于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制开发资金投入不多,企业创新能力弱,产品水平及附加值较低,缺乏自身产品特色。

2.5 集群内企业管理理念和经营机制滞后,创新复合型人才缺乏

产业集群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还普遍较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展缓慢。绝大多数企业是沿袭过去传统老国企式或家族式管理方式,在战略决策、产品及市场定位、企业生产流程管理、物流管理、企业内部管理、财务及融资等方面仍处于企业负责人管理阶段,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机制落后。

2.6 集群内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

产业集群虽已初步建立了服务体系雏形,但还很不完备。虽已经搭建了一定的公共服务平台,但针对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研发服务的专业化平台较少,产学研深度结合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相关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3 集群发展的外部挑战

3.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保护工程”急需改造升级零部件产业,集群生态瓶颈日趋紧迫

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省、市两级政府都提出要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无论从自身产业基础还是从地理位置上看,产业集群都急需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和催生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通过在十堰汽车产业集群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建立完善的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体系,将既可以实现我国在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上的突破,又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提供有力支撑。

3.2 外资企业在产业关键技术上占据垄断地位,集群技术瓶颈日益显著

外资零部件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上占据优势,而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低附加值产品上占据优势。在高端产品生产上不具备优势,是阻碍集群内零部件企业成为更高级别供货商的根本原因,集群内众多零部件企业只能作为第三级的供货商,给企业突围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掌握产业关键技术提高了难度。集群零部件企业只有通过引进国内高端汽车技术研发人才、产品研发人才和工艺人才,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开发出自己产品,才能突破外资企业的技术封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3 集群内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瓶颈逐渐显现

近些年来,尽管鄂西北地区人才资源保障与智力支持能力不断增强,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人才结构性矛盾明显、体制性障碍严重,人才成长的环境与效能欠佳。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短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此外,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不能适应现代汽车零部件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3.4 集群内资金瓶颈依旧明显,科技投融资体系尚需完善

近年来,政府资金充分发挥在集群科技投入中的示范、引导和调整作用,推动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筹资、引进外资为补充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但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集群科技投融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科技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偏少,科技与金融携手推进的局面还未完全到来,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依然存在科技投入渠道单一、融资困难等问题。这些都必需通过在鄂西北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3.5 商用车行业优胜劣汰加剧,集群市场瓶颈与日俱增

国家在实施商用车国Ⅲ排放标准之后,又实施了货车召回制度,中国商用车行业优胜劣汰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更低,严苛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可能让商用车企业面临一次召回,就“全盘皆输”的局面。此外,广东省环保局决定从2010年9月1日在珠三角范围执行国Ⅳ排放标准,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而由于技术瓶颈等原因,目前广东在售商用车90%未能达国Ⅳ标准。如果未来国Ⅳ标准在全国范围实行,必将引起购买和使用成本的提升,更有可能成为触发行业洗牌的导火索。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与商用车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产业政策的压迫下,商用车零部件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来突破技术瓶颈、促进产品升级,才能在未来的严峻挑战中一线生机。

4 促进十堰市商用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4.1 面向产业需求,立足目标导向,促进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面向零部件产业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统筹创新资源,通过项目牵引、投资驱动、平台支撑和政策促进,引导企业突破一大批产业关键技术,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培植一批上市后备企业、上市企业和细分市场龙头企业。促进集群产业规模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加速升级,整体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集群从生产基地发展成为创新中心。

4.1.1 以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为突破口,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根据商用车零部件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明确比较优势,确定重点支持企业和主攻技术方向,以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为主线,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优化价值链条,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一是要在在发动机零部件领域,在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在检测技术与装备领域,在排放控制与节能技术领域,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制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在轻量化方向,在模块化方向,在绿色化方向、在智能化方向、在电子化方向在价值链优化方向科学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产业价值链条。

4.1.2 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按照统筹创新资源、分类型指导、分阶段扶持、分方向培植的“一统三分”原则,坚持以项目为牵引,以投资为驱动,以平台为支撑,以政策为保障,优化配置科技投入、科技人才、科技政策等科技资源,尤其是创新科技投融资方式,探索政府引导、无偿资助、银企结合、风险担保、创业投资在贷款贴息、风险补助、担保贷款、阶段参股、跟进投资、投资保障等方面的投资方式,多元化集成创新资源,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通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重点培植以下三类企业:促进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快速发展、培育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和上市公司。

4.2 完善支撑体系建设,搭建好集群内企业协同创新平台

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服务体系,在集群内建设一批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企业服务平台等服务体系。

4.2.1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根据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公共需求,采用政府和行业组织牵头,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的方式,组建服务于产业集群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建立官、产、学、研、资、介合作平台,通过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厅市会商、博士后工作站等协作平台,导入国家、省级人才、技术、项目、服务平台等科研资源落户产来集群,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导入、省级重大科研资源,为集群内企业服务。通过攻克企业、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2.2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信息资源整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成果交易体系。一是加快技术市场建设。推动“网上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产业集群“网上技术市场”,实现技术交易的便捷、高效。二是成立创新联盟,促进集群内各创新主体交流、协作和互动。三是加快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扶持建设一批以专利代理、技术评估、技术咨询、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等科技服务为主要职能科技咨询、科技评估和科技成果鉴定机构,形成网络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加快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建设,扶持培育一批风险投资公司,也可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建立合资的规范化的风险投资公司。

4.2.3 科技企业发展平台

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开发投入的主体、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一是加快科技孵化器(高创中心)建设。继续加强对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堰市高新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等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东风创业“孵化”工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张湾创新中心建设。鼓励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联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筹备建设专业科技孵化器,积极扩大孵化场所,增加孵化设施,提高孵化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以科技成果转化、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科技型企业孵化和科技创业人才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孵化器考核体系。二是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省优势产业特色基地。进一步加快“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动力与部件产业基地”建设,科学合理规划,优化功能结构;在模具制造等其它特色领域争创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县区、经济园区争创省级优势产业基地,实现区域内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

4.2.4 建立十堰汽车产业研院,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难题

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产业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以及交叉学科的集成创新为重点,开展应用技术的研发,转化和服务,做基础研究单位一愿做,中小微企业没能力做、政府机关不应该做的事,填补基础研究和下游企业产品生产之间的创新链空白。建立从技术研发到验证中试,再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促进集群内创新发展向产业化顺利演进,

4.3 推进创业投资体系建设,加快创业投资发展步伐

4.3.1 完善创业投资体系,重点解决创业期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问题

设立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和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对创业期中小企业,特别是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完善创业投资机制,推动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和中小企业股权融资试点,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市场环境。

4.3.2 搭建融资服务平台,重点解决成长期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问题

加强政府部门与银行、担保机构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政府协调引导、银行合作支持、担保积极配合、企业主动参与”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协调引导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发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与需求的创新性金融服务产品,建立政府、银行、担保机构间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探索企业联保贷款、出口退税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应收帐款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灵活的担保贷款方式;鼓励设立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基金,建立担保风险补偿资金。

4.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4.4.1 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产业集群发展规模的要求,适当增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逐步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年龄结构和职务结构,加速培养短缺人才。依靠提高人员素质,实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同时,依据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科技主攻方向,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一批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组建学术技术梯队,加强中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并以此带动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4.4.2 设立产业集群特聘专家制度

为千方百计集聚和引进国内外顶尖专家,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智力,应建立产业集群特聘专家制度。根据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特聘专家主要从两院院士中产生,同时,国家级汽车学术、技术委员会和国家级学术团体中的汽车领域著名专家以及在某一汽车学科领域被同行公认的国家级顶尖人才,也可受聘担任特聘专家。特聘专家主要负责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产业集群高层领导举办专题讲座,对汽车尖子人才进行重点指导和培养。

4.4.3 建立和完善汽车人才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推动人才资源的结构调整,实现人才资源优化和高效配置。建设统一开放的汽车人力资源市场,建立高层次汽车人才共享机制,鼓励支持高层次人才跨区域开展各种智力服务。

4.4.4 制定更加开放的人才交流合作政策

建立产业集群各类人才流动导向机制、柔性流动机制、流动激励机制及政策体系,突破体制性障碍,促进汽车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根据产业集群发展需要,重点组织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和批国内一流、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努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制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汽车人才政策,建立汽车人才和智力引进“绿色通道”,研究团队成批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等措施,完善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协调运作的海内外人才引进机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孔凡萍,贾永飞.山东省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想[J].中国科技论坛,2015(1)

2 潘教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让社会财富不断涌流[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1)

3 唐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构建[J].财经科学,2014(6)

4 吴迪.区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构建——基于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能力互动关系视角[J].企业经济,2012(2)

5 张树军.产业集群培育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分析[J].经济理论研究,2007(6)

6 倪琳,邓宏兵. 武汉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与竞争优势的经济学研究[J].特区经济,2007(3)

7 胡安生,玛夏勇.中国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及评价(下)[J].上海汽车,2005(2)

(责任编辑 晓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