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时代广播节目互动模式

  • 投稿呐嘟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805次
  • 评分4
  • 65
  • 0

李刚

摘要广播之于互动的天然优势,在大数据时代将发挥更大的优势。利用社交平台和新媒体技术,将不同形式的互动运用到不同的广播节目中,能够有效助力主题的深化,达到传播效果,实现经济效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广播 互动 大数据

美国传播学者沃伦·韦弗说:“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在大众媒体中,广播在互动性方面的天然优势,能够拉近传播者和受众者的距离,使得这种“心灵影响”更易得。特别是随着欧美等地的“大数据(Big Data)时代”的到来,传者与受众之间以及受众彼此之间简单易得的互动交流,能够促使听众广泛参与,从而达到广播节目的目的和效果。

在大众传播的五大基本要素中———传播者、受众、讯息、媒介和反馈———反馈在以往的传统单向线性传播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传播者拥有绝对话语权,受众是被动接收者。但是在如今“我即媒体”的时代,在海量、交互、超时空等特性构建的新的传播范式中,“反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众媒体中,互动某种意义上是反馈的集中体现。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碎片化的资讯吸收方式比起大篇幅、深度的传播方式更容易让受众接受。而广播节目具有的碎片化特点,在开车途中、在工作的同时、在做家务之余,伴随收听的特性,方便了受众随时参与互动,也更容易让这种互动加载到其他移动播放终端。新媒体时代的技术背景下,也造就了广播与互动的黏性更强。

过去,互动更多的是延时性(书信、来电等方式)。但时至今日,延时性的互动在大多数的节目中已经失去意义。根据美国科学家计算,人类每年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海报和邮件传播的数据量多达2×10 的21 次幂兆字节,也就是说,每人每天获得的数据量相当于阅读174 份报纸。这种情况下,受众愿意在每天174 份报纸的信息量中,选择参与某个节目的互动,该节目就已经达到了传播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这种互动无法及时实现,受众的热情就会转瞬即逝。吸引受众及时跟进即时性互动,就能让广播在大众媒体竞争中获得一个突围法宝。

现有的即时性互动,主要包括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络直播帖、微博等社交平台、微信等第三方APP软件以及由广播节目自身开发的流媒体终端。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文字互动方式逐渐朝着语音方式发展。广播本身是以语音吸引受众的,比起报刊电视、广播节目让人感到亲切、接近和真实的魅力就在于语音。在直播中,比起主持人念短信,听众直接在广播中发声,会让他们获得话语权的感受更直接、更强化。听众“多方通话”的实现,则让受众的互动不仅仅停留在与传播者的沟通,还能实现受众之间的交流和反馈。有选择地利用这些互动方式,能够让节目增色许多。

热线电话是民生节目的重要互动方式。以北京电台《市民热线》为例,主要的受众是超过40 岁的社区居民。通过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方式对于这类受众并不受用,直播中开通热线电话,让市民表达诉求;开通“三方连线”甚至“多方连线”,让市民直接与相关部门对话。“互动”为受众搭建的就不仅仅是发声的平台,还可能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渠道,这样就能让受众爱上这种“互动”,也增加了节目的收听率以及公信力。

微博等社交平台是青壮年群体,特别是上班族的重要互动方式,适合话题讨论类节目运用。微博对于议程设置的酝酿和发酵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它打破时空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到不同背景群体对于同一个议题的看法,为广播节目预热、吸引受众,还为直播中的话题讨论提供观点和素材。微博的互动方式,还便于编辑随时监控、把关反应。

微信、YY 语音等语音互动的参与,则是青少年时下更为流行的方式,适合娱乐类节目的运用。音乐类K 歌节目如今在电视中广为出现,但是在广播节目中,此类k 歌节目并不多,制作也不甚精良。但诸如微信、YY 语音等已经具备强大的语音功能,能够让受众编辑发送语音资讯。这类资讯,通过一定的编辑就能在诸如娱乐节目、交通信息服务类节目中广泛使用。作为大众传媒平台的广播节目,就可以成为一个“筐”,在规定主题之余,让受众透过互动的方式,往“筐”里装东西。这样的广播节目就能做到“好吃不贵”,又受听众喜爱。

互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受众接收信息,了解需求,得到反馈,从而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果说,在广播给定节目中,通过不同形式参与讨论交流是互动的一种低级形式;那么让受众自由选择,混排定制节目,就称得上是互动的高级形式,更能激发受众的收听意愿。以北广菠萝台为例,它拥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全部16 套广播频率的600 余档直播、回放节目,网友可根据个性化需求,在这个庞大的音频资料库自由定制节目,形成自己的专属电台。同时菠萝台也是全国唯一个支持多路广播节目混排、自定义各节目播放时间且节目内容时时更新的网络电台。这样的互动,需要基于广播自我开发的新终端。

很多人认为,新媒体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终端发展,未来广播的创新方向在LBS(基于位置的服务)+Anything(任何服务)。一方面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 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提供任何增值服务,例如团购、娱乐签到、分类生活信息、地点交友等等。而这样的发展趋势,无疑要求综合广播实现互动性、移动性和商家资源的协调统一,在这其中,互动是将技术和资源整合起来的关键。

《纽约时报》2012年2 月的一篇专栏中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大数据到底有多大?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可以反映出来,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 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 940 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 年的文字量)……在碎片化的信息传播中,以互动的方式获取并且分析数据,增加受众黏度,是广播节目需要寻找的机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戴元光. 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3]刘京林. 大众传播心理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4] 大数据时代”来临.北京晚报,2012 年6 月15 日.

[5]宋青. 中外广播节目创新现状与趋势研究.新闻实践,2013(4).北京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