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老年医学工作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12-29
  • 阅读量59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医疗保健系统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加强我国老年医学工作,以更好地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关键词]老年医学;人口动力学;老年综合征;述评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2096-5532(2020)03-0253-03


  于普林,博士,教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北京医院期刊编辑部主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常委;《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保健医苑》杂志社副社长。先后兼任北京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老年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高水平医院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流行病与疾病预防分会第一届委员会资深顾问;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常见老年疾病的现状和特点、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模式,以及老年人跌倒、尿失禁、衰弱等方面。曾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九五攻关课题”、“WHO课题”,在全国范围内主持并参与老年流行病学的多项现场调查;主持2009—2011年中国和加拿大的老年人健康调查的国际合作项目,受国家卫生计生委


  家庭司、疾病控制局委托,组织实施老年医学人员队伍能力提升项目、制订“老年健康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等;主持2015—2016年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负责的“衰弱评估在老年住院患者转归模型中的研究”等课题。先后获得“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三等奖,卫生部北京医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医院院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中华医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等。近年来,在中华系列杂志和sci收录的老年医学和流行病学等专业杂志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带领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专家团队成为中国老年医学学科的建设者、推动者,推动老年医学在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主编《老年医学》本科生教材第1版、第2版及《老年流行病学》等老年医学专著,在各大医学院校推动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老年医学》专业课程。积极推动在线教育,探索继续教育的新模式,普及老年医学理念,提升老年医学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为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建言献策,推动老年医学学科建设。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普遍的全球现象,这种趋势还将不断地加深和持续,在人口老化的进程中,增长最快的是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世界各国的医疗保健系统对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普遍缺乏思考和经验。因此,在经济与资源允許、文化认同的情况下,为老年人群提供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将成为所有国家面临的艰巨任务,如何延长健康寿命和保障生命质量将是未来主要的挑战。本文将从明确老年医学目标,注重生活质量提高,探索正常衰老和疾病关系,


  重视老年综合征的研究与防治,做好多学科团队建设,重视“老年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加强老年预防医学研究,积极推进老年医学教育工作等7个方面,论述如何加强我国的老年医学工作。


  1明确老年医学目标,注重生活质量提高


  老年医学的宗旨是保护老年人健康,避免过度医疗和无效医疗,避免医源性伤害,最大化地维持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老年医学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不仅追求生命的延长,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要明确病人最重要的治疗目标,这些目标包括:①促进老年人健康,使老年人拥有最满意的、可能获得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能够全面积极地生活;②使老年人尽可能在社区独立生活;③使在医院或护理院的老人数量保持最少及需要护理的时间最短;④预防、尽早发现和治疗老年病;⑤减轻病残老年人的痛苦;⑥缩短临终依赖期,提供临终关怀服务,使老年人有尊严地面对死亡。


  老年医学科医师应能很好地运用老年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老年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合适、正确的诊疗和康复,同时应秉承整体观和系统论思维,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将老年人作为整体来考虑,对其健康问题提供综合性的全面服务。在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制定医疗决策过程中,强调关注老年人功能状态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既重视医疗技术水平,也顾及服务对象的感受。努力做到关注病人胜于关注疾病,关注伦理胜于关注病理,关注满足病人的需求胜于关注疾病的诊疗结果。


  2探索正常衰老和疾病的关系


  在临床上区分正常衰老与疾病往往是有意义的,它对治疗效果可能产生影响。衰老是把健康状态好的年轻群体变成健康状态差的老年群体的过程,一定要认识衰老是正常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衰老是同种生物在大致相同的时间范围内表现出来的现象,所有生物都有衰老过程,这是其普遍性。衰老是一些轻度或微量变化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持续渐进的演变过程。衰老源于生物固有的特性(遗传),不是环境造成的,但不排除受环境的影响。衰老过程一般对生存不利,导致人体功能下降乃至丧失,衰老越严重机体越容易感染疾病,终至死亡。


  衰老引起机体各种储备功能减退都不会导致症状,无论年龄多大,也不会对日常活动构成限制。老年人一旦出现任何症状或功能突然减退,都是疾病所致而非正常衰老。因此,如何将正常衰老与疾病鉴别开来,预测有限的生理储备所引起的后果,是开展高质量的老年临床工作的基础。


  疾病(慢性退行性疾病)是衰老导致的一个明显后果,其实老年人对传染性疾病更易感,引起重症和死亡的病例也更多,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例如,去冬今春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一个佐证。衰老涉及细胞和分子损伤是一个逐渐积累过程,年龄相关性疾病也是如此,如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和退行性骨关节炎等。因此,针对正常老化的干预措施的创新研究,将有利于推迟多种与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3重视老年综合征的研究与防治


  老年综合征(geriatricsyndrome)指发生在老年期,伴随衰老与老年期疾病而出现的各种功能退化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或老年问题)。这一组症候群由各器官系统增龄性功能减退、多种病理损害积累和(或)多种诱发因素共同导致,明显损害老年人生活功能、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容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如跌倒引起髋部骨折),显著增加医疗照护需求和缩短预期寿命。


  老年综合征,有学者称其为老年顽症(geriatricgiants),又因许多老年综合征相关症状的英文名词首字母为“I”,故也称其为老年“I”症,如状态不稳定(instability)、身体活动障碍(immobility)、智能受损(intellectualimpairment)和失禁(incontinence)等。老年综合征既可随增龄性衰老而独立存在,也可以与老年期疾病同时或先后存在,老年期疾病叠加协同加速老年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反之,老年综合征也常常促进老年期疾病的发生发展,恶化疾病预后。老年综合征在高龄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其诊治与照护技术跨越基于器官系统划分的传统专科,是老年醫学的特有技术,也是老年医学的重点和难点。


  大多当代医学的研究是用来预防和治疗某种死亡风险很高的疾病,从而使病人可能增加几年和几十年健康的时光。老年人在衰老的基础上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老年综合征、不同程度的失能和接受多种药物治疗,还伴有复杂的心理、社会问题。因此,采用多学科方法评估老年人的躯体情况、功能状态、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状况等,并据此制订以维持及改善老年人健康和功能状态为目的的治疗计划,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geriatricassessment)作为老年医学科必备的核心技术之一,应该在病人入院后、住院诊疗过程中、出院随访工作中常规开展;社区服务中心也应该常规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初筛工作;中长期照护机构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可把它作为“医-护-养”一体化管理模式中重要的技术来应用。


  4做好多学科团队建没


  人们在取得预期寿命增加的同时,世界各国的医疗保健系统如何应对由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带来的多种慢性疾病及退行性疾病,老年人活动能力的丧失、经济的限制,功能的依赖以及特殊治疗等,催生了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医疗护理模式来应对老年病人的多样性医疗的要求。通过多学科团队(interdisciplinaryteams)协作诊疗为老年人适时提供全人医疗服务。多学科团队制订的防治计划比单一专业人员更有效,是照顾老年人的一条捷径,由于老年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按照“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提供全人医疗和全程照料。因此,需要打破专科化的垂直分科架构,组建老年医学多学科团队。多学科团队通常由老年病医师、护师、药师、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等核心成员组成,必要时还需要心理师、营养师、职业治疗师等人员参与,病人及其家属也是最重要的团队成员。


  5重视“老年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老年人服药率远高于其他人群,大部分药物滥用也主要发生在老年病人。老年人由于共病和衰弱,使得制订老年人个体化药物治疗成为临床医生的一个艰巨挑战。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是老年医疗安全的又一重要隐患。WHO公告“全球有1/7的老年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现实生活中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人的危害远比人们认识的要严重得多。因此,在老年人用药时必须权衡利弊、遵循受益原则,应坚持个体化用药,并重视药物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高度警惕药源性损害。老年人药物副作用更多,且更严重。老年人药物的副作用可发生在处方药、非处方药及补充和替代药物治疗中。


  6加强老年预防医学的研究


  全面了解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建立和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的老年人医疗保健制度,把老年保健工作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中,设计多种形式的适合社区老年居民需要的社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老年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研究老年人群的日常生活能力。现代医学是针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研究。作为老年医学,我们应关注某种疾病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影响,残疾状态是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的直接反映。例如,对老年人失能進行预防,使我们对老年人群残疾的发生、发展及影响因素有了更深的理解,为国家层面针对引起老年人残疾的危险因素,预防老年人残疾制订策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建议。


  老年人由于体力、精力衰退的原因,多生活在社区,在社区内建立社区医院、老年病门诊、临终关怀医院及日托机构,培训基层家庭医师及家庭护士,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就变得尤为重要。应加强卫生宣传,进行合理生活方式宣教,提高老年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进而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


  7积极推进老年医学教育工作


  我国老年医学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发展,但我国的老年医学教育工作相对滞后,合格的各层次的老年医学和护理工作者严重缺乏。因此,加强老年医学的人才培养,已成为发展我国老年医疗保健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积极推动把现代老年医学列入医学院校本科、护理学校专科的课程设置;把老年医学纳入住院医生和专科医生培训的必备科目,增加老年医学硕士点、博士点;积极开展老年医学的在职教育和培训等,使更多在职医护人员迅速掌握老年医学的知识和技能。


  做好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重点之一。应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全面推进老年医学学科的基础研究,提高我国老年医学的科研水平;加快培养具备现代老年医学理念的复合型多层次人才;不断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以老年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老年医学专科为基础,以医养结合为重点,将养老机构进行有效地整合,积极鼓励社会、老年医学与护理专家、病人及其家属的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老年医学事业的全面发展。


  总之,不同的生命过程中生理、病理、心理和获取的社会资源等因素存在巨大差异,老年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因生活阅历、技能、对资源的支配能力等而大相径庭。围绕老年医学的讨论有许多话题,如衰老、免疫、共病、退休、压力、性生活、再婚、社会关系、精神健康和社会支持等。没有人生来就是老年人,变老意味着一个人积累了经验、知识、社会关系和生理弱点,关注这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病理、伦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行为和防治老年人的疾病。


  [第一作者]于普林(1963-),男,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