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疼痛护理干预

  • 投稿Smar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37次
  • 评分4
  • 70
  • 0

邹带娣 林爱仙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 2014年3月收治的136例新生儿,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应用面部编码评分系统(NFCS)进行评分,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疼痛刺激1、5和60 min的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疼痛刺激1、5 min后,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刺激60 min后无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各时间段疼痛护理干预均有效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新生儿疼痛反应,大大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 新生儿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38

疼痛可给新生儿带来近期及远期的不良结局,目前已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疼痛短期刺激通过下丘脑-肾上腺轴调节,导致新生儿出现睡眠障碍、情绪不良及喂养不耐受。疼痛长期刺激可导致新生儿脑部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1]。研究显示[2],新生儿可明显感知疼痛,疼痛在新生儿早期通过生理反射及行为反应表现,新生儿不可自我表达疼痛,但可通过表情、行为等进行评估。临床常见的新生儿致痛操作包括:静脉穿刺、肌肉及皮下注射、外科换药、气管插管、体位引流、采血等。文献报道[3],危重新生儿治疗的关键不仅包括扎实治疗技术,同时需要提高对疼痛护理干预的能力,因此,新生儿护理中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新生儿随机分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新生儿均为68例。其中实验组男38例,女30例;胎龄34~41 w,平均(38?76±2?37)w;足月儿为49例,占72?06%,早产儿为19例,占27?94%;按照病情划分,肺炎新生儿2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9例,下咽困难综合征新生儿14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6例。对照组男33例,女35例;胎龄为33~40 w,平均(37?83±2?79) w;足月儿为51例,占75%,早产儿为17例,占25%;按照病情划分,肺炎新生儿2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1例,下咽困难综合征新生儿15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6例。所有新生儿均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窒息史、机械通气、先天畸形等。两组新生儿以上条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新生儿均给予第一次致痛,应用采血笔在足跟采血致痛,保证操作针刺深度及力度相同,在采血过程中未采取减痛方法。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主要包括[4-6]:①适宜的体位:护理人员将双手置于新生儿头部及双脚,保持屈曲位,降低新生儿疼痛,鸟巢式体位提高新生儿的调节能力,在足跟采血时给予俯卧位,提高舒适度。②袋鼠式护理:给予新生儿直立式拥抱,提高新生儿安全感,袋鼠式护理可维持新生儿的生理稳定。抚触包括:接触、拥抱、按摩等,两者同时使用降低疼痛反应。③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降低新生儿疼痛的有效的方式,母婴喂养降低生理反应及和行为,降低远期不良反应。④非营养吮吸:在新生儿口中放置安慰乳头,增加新生儿的吮吸动作,非营养吮吸可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感,产生镇痛作用。⑤嗅觉安抚:在新生儿头部放置滴油香兰素的纱布,通过嗅觉安抚可降低新生儿的哭泣时间。⑥服用葡萄糖水:甜味可以激活内源性阿片,产生镇痛作用,给予新生儿葡萄糖水可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

1.3观察指标

应用面部编码评分系统(NFCS)进行评分,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疼痛刺激1、5和60 min的疼痛程度。NFCS评价标准包括以下方面[7]:①伸舌;②挤眼;③O型嘴;④皱眉;⑤咧嘴;⑥撅嘴;⑦杯状舌;⑧张口;⑨下颚颤动;⑩鼻唇沟加深,每个观察指标均一分,总分为10分,得分0分表示无疼痛,得分1~4分为轻度疼痛,得分5~7分为中度疼痛,得分>7分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疼痛刺激1 min后疼痛程度对比

实验组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疼痛刺激5 min后疼痛程度对比

实验组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疼痛刺激60 min后疼痛程度对比

实验组无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疼痛为不愉快的感觉,同时伴有潜在的组织损伤,为主观性感觉。新生儿对疼痛没有表述能力,导致护理人员忽视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提高对新生儿疼痛的关注意识,进而降低疼痛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影响。新生儿疼痛包括:激素反应、代谢反应、自主反应等,研究显示[7],在孕期30 w新生儿的痛觉传导已经接近成年人。短时疼痛刺激可影响内分泌、行为、神经系统、免疫,因下丘脑-肾上腺轴调节,导致机体出现心律增加、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甚至出现脑缺氧、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8]。应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可有效判断新生儿疼痛,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判断标准。

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分为药物及非药物干预,药物干预可产生不良反应,且新生儿的用药剂量及适应症无法准确掌握,不作为疼痛护理干预的首选方案[9]。非药物治疗具有方便易行、风险小、护理效果好等特点,可有效提高新生儿抗疼能力。非药物疼痛护理干预分为适宜的体位、袋鼠式护理、母乳喂养、非营养吮吸、嗅觉安抚、服用葡萄糖水等,非营养吮吸可降低新生儿啼哭时间,降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浮动。甜味剂通过味觉,改善阿片受体传导,改善疼痛程度。抚摸新生儿可有效刺激表皮末梢神经,使交感神经兴奋,降低肾上腺素释放[10]。屈曲体位、袋鼠式护理等可增强新生儿的安全感及依赖感,促进新生儿疼痛缓解。非药物疼痛护理干预操作简单,护理效果显著,适用于基层医院新生儿疼痛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其疼痛刺激1、5 min后,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刺激60 min后无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减少疼痛带给新生儿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疼痛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大大减少了对新生儿的不利影响,明显缓解新生儿疼痛反应,有效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艺,徐芮,叶春燕.综合疼痛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96-97.

[2]刘月花,陈少颜,侯红梅,等.儿童手外伤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4,14(2):87-89.

[3]李凤平.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24-125.

[4]刘初凤.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6-87.

[5]莫春燕.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应用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3(11):31-33.

[6]高晔,王东.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136-137.

[7]黄建辉,袁秋影,邹锦銮.爱婴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10):99-101.

[8]张玉梅,叶秀红,黎迪珊.苏木沐浴及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效果[J].现代医院,2013,13(7):93-94.

[9]赵萍.疼痛护理干预缓解胃部手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21-22.

[10]张宝华.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11B):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