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的卫生防疫思想中汲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治理智慧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11-26
  • 阅读量58次
  • 评分0
  • 0
  • 0

  中国一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考察组外方组长、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在通报考察组现场调研情况时说二“在中国我们充分看到了有什么就先用什么,用什么就快速的去用……很多人会说现在没有药没有任何疫苗,所以我们没什么办法。而中国的方法是既然没有药也没有疫苗,那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根据需要去调整,去适应,去拯救生命。”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卫生防疫思想的发展及应用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疫”并作为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转变快,致死率高的疾病,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经有了“虫”“蛊”等文字。根据《周礼》《春秋》《黄帝内经》等书籍记载,我国古代人民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对疫病有了较深的认识,并逐步形成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疫思想。


  二、从中华传统卫生防疫思想中汲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治理智慧


  几千年的历史传承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卫生防疫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这对今天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治理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保持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类也总是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在这一问题上,中国古人强调的是“天道”与“人道”的和谐统一,顺应自然。正如老子在《道德经》里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遵循规律。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医预防注重把人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从各方面采取措施预防疫病,这也是中医的整体防疫思想。然而如今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继而人们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上清洁的空气,吃不上放心的食物。这必然引发严重的人类健康问题和严重的社会问题,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庆幸的是我们正日益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普遍共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大自然一个清净,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从源头上阻断新发传染病的发生。


  (二)加强宣传教育,建设全民防疫思想


  防控疫情,日常的宣传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提高民众对疫病的认识,让人们掌握疫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是我们此次短时间内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的有效手段。中医学在长期的防疫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未病之前先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内养外防”。我们看到,防疫期间我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积极的将疫情动态、防控知识不间断地送到人民耳朵里,指导人民防疫,这就是“外防”。疫情在欧洲的肆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新冠认知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也曾经强调:“许多的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加强防疫宣传,让人们了解疫病相关情况才能形成联防联控,全民防疫的局面。政府不仅要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同时也要教育人民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是“内养”实证明,人为因素可以导致很多传染病在人类社会中爆发流行。人类不合理、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吃“野味”有时是比较普遍的,2003年“非典”的出现和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发生,都与食用野生动物有关。因此,加强防疫宣传,建立全民防疫思想,需要各级政府和宣传、卫生、教育、新闻媒体和各类群众组织通力合作,不仅要让民众了解传染病的危害掌握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方法,还必须要通过教育等手段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积极阻断疫病的发生。


  (三)努力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


  首先是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这是应对传染病突发状况不可缺少的部分。建立一个能够从疫情的报告、预防措施的制定、监督实行、技术指导的机构机,并完善其工作机制。这样才能早发现、早处理,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防控疫情,考验的是社会的传染病反应能力,其关键是政府应对疫情突发时的紧急反应能力。疫情危机的突然爆发,往往会凸显医疗科研、行政治理、信息沟通、法律法规等的急剧欠缺与不足,需要迅捷高效的政治应急予以弥补。在对新冠肺炎的危害性有了明确认识后,我国政府快速动员相关的科学专家与社会资源,领导卫生、工商、民政、教育、军事等部门协同工作,迅速对疫情进行追踪研判,对人员流动、公共场所管理、应急物资调度等问题作出快速反应,成功在控制疫情蔓延与保证经济正常运转之间取得平衡。这是我们“战役”胜利的保证。因此,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时,我们需要有更宽广的视角和更长远、更加细致的规划。


  (四)注重医护人员和防疫人员的培训


  临床和防疫专业人员的防病意识和技术能力是控制新发传染病扩散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和防疫人员要熟练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这种技能是刚性的。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全力支援武汉,同时建立了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关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強病人的救治工作,但在重症治疗过程中,对专业人员资源的需求和缺口仍比较大。而且我国除武汉以外的一些地市,医疗资源和病人需求之间也存在矛盾,这是现状。医护人员处在防病抗疫的第一线,这就要求我们尤其要重视医护人员的培养,不仅仅是人数的提升,更要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并具备处理各种突发传染病的技术能力。


  (五)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疫病预防体系


  西医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确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药物研发周期长、药物副作用大,针对的病原体范围比较单一,但中医在这些方面却有着天然的优势。中医通过辩证施治,不仅可以有效发挥中医药相对安全无副作用的优势,还同时通过扶正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杀死病原体达到祛病的目的。尤其是对容易感染传染病的亚健康人群,中医药更是在调节和增强机体实疫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多地推动了中医药及时全面深度介人诊疗全过程,经过中西医结合救治,有效降低了轻症患者转为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率,提升治愈率。因此在疫病防治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中医优势,补西医的不足,同时用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独特预防体系,更好的应对疫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