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

  • 投稿文兄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822次
  • 评分4
  • 29
  • 0

柏秀芳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汽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 高职院校因与社会结合的更为紧密,比高等教育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但目前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氛围、学生就业观念、创业教育师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国外院校尤其是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经验,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提出了推进创业教育的六个对策。推进创业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指导能力;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堂教学;校企合作共建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评价制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创业意识;创业品质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057?05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创业教育已引起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中国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刘来泉指出:“开展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把创业教育切实纳入我国职业教育中。”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比高等教育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因为高等职业院校与社会结合的更为紧密,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有更多贴近社会接受实践的机会,而创新离开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认清形势,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积极转变办学思路,制定出一套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投身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潮中。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大学生创业活动起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的美国,而我国则起始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期,比美国晚了将近20 年,创业教育被纳入高校的教学体系就更晚。2002 年4 月教育部才开始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 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由于起步晚,推进慢,创业教育正式进入课堂的工作还没有形成强烈的阵势,多数高校也只是组织一些创业报告宣传活动和创业竞赛,尚未引起各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创业教学还处于讨论认识和试点阶段,而试点工作仅仅在本科院校开展,只有零星的几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从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业教育氛围不浓厚

对于创业教育,虽然教育部高度重视,但实际上各个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战略意义还缺乏深刻的认识,更没有从行动上真正重视起来。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的紧迫性,更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和压力感,从而使创业教育仅停留在形式。

涉及教改,学校热情不高。创业教育要真正纳入教学体系,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事,涉及的层面广,比较复杂。对大多数高校来讲,总的教学课时是固定的,要开展创业教育,就要增加创业课程,这势必要对教学计划和其他课程的教学课时进行调整,因此增加很多创业方面的课程是不现实的。而且创业教育也不是开设几门创业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涉及到教学的系统改革,需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一般的学校来讲,创业教育还是口头说得多,真正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创业教育要真正纳入教学体系还需时日。本科院校的热情都不高,更何况高职院校[1]?

此外,对创业教育起关键作用的教师兴趣不高。导致教师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现成可用的教材很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少;二是讲课的难度大,因为创业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大多数老师没有创业的经验,空讲理论知识学生根本不愿意听。

(二)学生就业观念陈旧

由于从小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是学生努力奋斗的最终目标。学生们普遍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仍然持有传统的就业观念。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仍然不愿意去尝试创业,宁愿去等待那渺茫的就业机会。因此,学校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试图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使他们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树立只有自主创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的观念,树立自主创业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2]。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缺乏

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就业教育,它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而高职院校真正具备这两项条件的教师非常缺乏,通常是在教学岗位上的教师没有创业经验,而有创业经验的人员不在教学岗位上。目前各高职院校承担创业课程的教师大多是市场营销和经济类专业的老师,还有就是担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辅导员。而这些老师普遍缺乏创业经验,讲起理论知识来因无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略显枯燥和乏味,学生们的兴趣明显不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要适当的派一些年轻老师去创业一线兼职,甚至有计划的鼓励他们去创业实践,或者请一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3]。

(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虽然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创业教育,但大多只是开设几门创业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课程开设的形式比较单调,大多只是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仅有的创业实践活动也只是组织一些创业计划大赛,而这些大赛也仅仅只是活动而已,顶多获得一些物质和精神奖励,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真正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包含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类、创业操作类和创业实践活动类五种内容,而大多数开展创业教育的院校仅开设前三类课程,而对于后两类涉及到创业实践的课程都没有开设,没有形成培养创业型人才目标所需要的课程体系[4]。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培育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

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让每个学生毕业后都去开公司,这不现实,最终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能够用创新思维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产生强烈的创业愿望。这就要求学校在平时就要非常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除了课堂上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案例分析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外,还要组织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创业的乐趣。可以小范围的组织一些创业计划竞赛,将他们的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做出商业计划书,再由老师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分析,对十分优秀的作品老师可以出面联系进行市场运作。也可以让他们利用假期时间做一些市场调查,了解行业人才需求标准,使他们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改变他们传统的就业观念,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或者用自己学院创业成功的真实案例来教育他们,使他们产生信心,师哥师姐能做到的自己也同样能够做到,或者直接将他们请回学校现身说法,与创业成功的校友面对面的交流更能激发他们创业的激情。

创业心理品质,它与人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培育创业心理品质,就是要求学校要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克服没有目标、缺乏恒心的消极心态,通过培养创业品质的积极实践,让学生以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迎接社会及人生的挑战。

成功的创业者都要求具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创业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市场是变化莫测的,因为信息失灵或判断失误都可能对创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心理素质差的人意志消沉,无法从创业失败中自拔。但心理素质过硬的人不会沉迷于一时的失败,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去弥补损失,因此他们最终都能顺利通过创业低谷期。在作者访谈的汽车行业的老板中,大多数在创业过程中都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忍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他们也失望过,彷徨过,但最终他们战胜了自己,没有被一时的困难所击倒,而是在充满荆棘的创业道路上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二)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指导能力

受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方面也存在着注重理论水平轻实践能力,注重引进理论教师轻调入实践教师,注重师资的数量轻师资质量的问题。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必然趋势,而创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创业实践中获得。因此,要想创业教育取得成效,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师资结构,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1. 加快学院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步伐

创业教育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具有创业经历或企业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无疑是最佳的人选。目前各高职院校都从行业企业引入众多人员,但随着创业教育的开展,已经很少再有人符合双师型这个称谓了。因为虽然他们都是来自企业,但缺乏创业经历,也不曾有过企业管理的经验,因此他们与双师型这个称呼已经名不副实,也就无法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这就要求对他们进行再培训,使他们从心里接受这个新鲜事物,自身首先树立起创新创业的理念,才能培养出创业型的学生来。同时也要鼓励年轻教师利用节假日去相关企业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创业实践,积累创业案例,丰富创业教学经验。

2. 引进兼职教师

由于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多学科的创业知识,还需要创业实践能力,专职教师很难满足全部要求,因此有必要从校外聘请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和政府官员等作为创业教育教学的兼职教师。还可以聘请从自己学院毕业后成功创业的本校毕业生作为学生创业导师或开创业报告会。因为是校友,同学们在听他们做报告时更能激起他们创业的热情和兴趣,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树立他们的信心。

3. 培训现有的教师队伍

因为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而创业教育也是近两年才在高校开展,因此多数年轻教师在学校没有机会受创业教育的熏陶。因此,要想让他们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他们自身必须更要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培训。就培训方式来说可以采用正规授课式培训、沙龙式培训和企业体验式培训三种[5]。其中正规授课式培训在创业教育初期采用的较多,因为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就业教育,他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灵活、创新和互动。对于受传统教育熏陶的教师如果不接受这种培训,很难真正领悟创业教育的独特授课方式;沙龙式培训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授课方式,教师可以自由交流讨论,创业热情和灵感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企业体验式培训是让教师深入企业,通过与创业者的接触获得创业知识,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积累教学经验。就培训内容来说,有课程内容培训和教学方法培训。课程内容培训就是让教师接受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如营销、管理、金融等。只有掌握了基础的创业理论知识,教师才能将创新创业贯穿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教学方法培训就是使教师掌握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技巧。创业教育的课堂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业的激情。

(三)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和提高创业能力,学校要根据这个培养目标来设置科学、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开展创业教育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最主要手段。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校的首要任务。学校要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入已有的教学体系中,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入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之中。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开设创业核心课程,多数高校只是象征性的开设了几门选修课,而少数几所高校开设的必修课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合理的创业课程计划应是选修课和必修课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要从事的创业类别来选取对自己有用的课程。而采取必修课的弊端就在于有些学生根本就对所学的某方面知识不感兴趣,而真正感兴趣的课程又没有开设,所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创业教育要贯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全过程,但在不同阶段应侧重不同的内容。一年级创业教育的任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让他们提前做好创业的思想准备,并确定好创业目标。二年级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创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通过课堂授课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创业所需的优良品质。三年级的任务主要是尝试创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积累创业经验,要通过各个年级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创业素质日益成熟和完善。应该将这些创业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尤其是像企业家素质、创业头脑这些培养学生基本创业素质的课程应该放在第一学年进行,便于从一入学就对学生进行创业精神的培养,也便于学生在假期进行一些创业实践。除了必修课,学校还应该再开设一些选修课,便于全院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性学习。选修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为出发点,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设的课程。通过开展多样化的选修课吸引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引起“创业热”。选修课的选择范围比较广,可开设《小企业的经营之道》《创业市场调查》《公司法与合同法》《企业财务基础》等课程。

此外,对于工科类专业要重视技能训练,在创业教育上更多的倾向于创业实践教育。通过操作性极强的创业设计、案例教学与企业运营的实践来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汽车专业,针对汽车后市场的巨大创业商机,可以开设一些与之相关的课程,比如汽车美容、汽车钣金喷漆等实践性课程。如果实践条件达不到,部分课程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来完成。学校应多进行创业实践活动,这是创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体验式培训、团队训练等有效方式,融合理论讲解与实战演练,大量采用案例分析、现场角色模拟、分组讨论、计算机模拟、专题讲座、拓展训练和企业考察等多种形式,突出实战经验的传授,让大学生能自如地吸收最新的企业管理策略,并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人际交往等能力,使企业家精神和情商在创业课程中逐渐养成。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创业计划大赛,在竞赛活动中,学生经过组队、选项目、培训、市场调查、完成创业计划书以及答辩等阶段的实际操作,能获得宝贵的模拟创业经历。既锻炼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又提高了分析和研究能力。虽然任何竞争都仅极少数的胜利者,但失利者仍可从这个经验中获益匪浅。

(四)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要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自觉地将创业教育融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此外,还要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兴趣,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并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对某一问题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指出一些本学科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最前沿的资讯,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及创造心理的形成。同时还要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和实践的机会,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发育。

以汽车专业《汽车营销》这门课为例,如果老师仅仅讲一些营销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巧,那学生即使考试能得一百分,真正到了4S 店也未必能销售出去一辆车。汽车营销注重实践,讲授这门课时就应该区别于其他的一些专业课程,可在简单进行课程理论知识讲解之后进行模拟实战演习。具体可按学生感兴趣的车型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由一个学生扮演汽车销售顾问,3-4 个人扮演顾客。销售顾问可对车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顾客对车的动力、外观、安全等提出自己的问题,销售顾问负责回答,最后由老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模拟销售,同学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与实践紧密得结合起来。课堂作为教学的主渠道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好课堂的教学作用,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创业教育不仅体现在创业课程中,也要渗透在专业课程中,通过先渗透、再结合并逐步强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五)校企合作共建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由于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仅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同外界的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事业等单位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为创业构筑一个实践平台。学生在下企业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到企业的运作,与企业的管理层有着密切的接触,能够亲身感受真正的企业精神,在更真实的舞台,更富有实践经验教师和先进的技术设施的帮助下找到空间。实习时间一般安排一个月到半年。在基地指导人员和学校指导老师的具体指导下,促使大学生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把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真实本领,形成自己将来创业的基本技能。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的校企合作还仅仅是浅层次的合作,要想实现双赢必须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即企业不仅要提供实训场所,指导学生实习,还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建设,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行为规范,使学生一毕业就具备一名优秀企业员工的特质。这样既为企业储备了优秀人才,又让学生具备了就业上岗的竞争优势。而学校则应承担对企业员工的培训,还要及时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与资讯,帮助企业成为创新型企业。

(六)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评价制度

虽然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创业教育在中国仍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更缺乏科学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而创业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取得预期的成效,就必须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并将其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创业教育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程度以及其社会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是对创业教育目标完成的程度、水平、状况做出的价值判断[6]。因为创业教育本身就不同于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因此它的评价体系也要复杂得多,不是单个或几个指标就可以准确评价出创业教育的效果。美国学者威斯帕(Vesper)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创业教育进行评价的七个因素:提供的课程、教员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对社会的影响力、毕业校友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的创新、毕业校友创建新企业的情况、外部学术联系包括举办创业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和出版学术期刊[7]。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创业教育不能同传统的应试教育一样通过学生的考分高低来判断学生创业能力的好坏,检验创业教育的标准也不再是试卷、创业计划书等这种纸面上的东西。而学生获得了多少创业精神奖项,毕业后开办了多少家公司也同样不能单一的作为创业教育评价的标准。只有学生毕业后为社会创造了多少财富,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这些才能作为创业教育的评价标准。随着创业教育的广泛开展,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评价体系,各高校可以不断检验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逐步改进完善各方面的缺陷。然而,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好的,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献计献策,以期使创业教育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