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早产儿真菌脓毒症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 投稿暗灭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744次
  • 评分4
  • 37
  • 0

陈虹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早产儿真菌脓毒症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收治的真菌脓毒症早产儿的病例资料中随机抽取4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 :本研究的41例患儿发生真菌感染的平均出生时间为(15.23±8.43)d,且主要集中为冬夏两季。其中有37例(90.24%)真菌感染时出现血小板下降,有22例(53.66%)经2次及以上血培养结果显示阳性,有39例(95.12%)经PICC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结论:早产儿真菌脓毒症危险因素与低体重、胎龄、胃肠外营养、留置导管、抗生素及呼吸机的使用等有关,而护理对策辅助抗真菌预防治疗,可大大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脓毒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54

作者单位:517000河源市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陈虹:女,本科,主管护师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其他医疗手段的频繁开展,致使我国新生儿真菌脓毒症的发生率急剧上升,特别是早产儿。早产儿是指孕期未满37周生产的新生儿[1],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0%,死亡率占新生儿总死亡率的75%~85%。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大多数医院都建立了专门救治新生儿的特殊病房,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但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其自身的生理机能及免疫系统均尚未完善,极容易感染,从而导致真菌脓毒症的发生。为此,笔者就NICU内早产儿真菌脓毒症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本病的有效防治提高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NICU内收治的真菌脓毒症早产儿的病例资料中随机抽取4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儿均经我院临床确诊。所有研究对象完全符合我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且患儿临床资料完整,其父母或监护人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

1.2方法采用回顾调查法,整理记录患儿的病历资料,包括胎龄、日龄、性别、出生体质量、基础病、并发症、住院时间、病原菌培养情况、实验室检查及药敏结果等。真菌鉴定采用科玛嘉培养基与酵母菌鉴定试剂条ID32C予以分析,药敏测定采用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予以分析[2]。相关操作均由我院专业医师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最后根据患儿的病历资料,归纳分析NICU早产儿真菌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及适宜的护理对策。

2结果

2.1资料分析本文41例真菌脓毒症早产儿均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且患儿临床表现众多,主要为反应差、拒乳、氧饱和度下降等,其他临床具体资料详见表1。

2.2结果分析本研究的41例患儿发生真菌感染的平均出生时间为(15.23±8.43)d,且主要集中为冬夏两季。其中有37例(90.24%)真菌感染时出现血小板下降,有22例(53.66%)经2次及以上血培养结果显示阳性,有39例(95.12%)经PICC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真菌药敏结果显示,40例患儿对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均敏感,仅1例对伏立康唑与伊曲康唑产生耐药。本组患儿多接受过机械通气、PICC导管与抗生素治疗等,病发后停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抗真菌治疗、支持治疗及适当的护理干预,结果好转8例(19.51%),治愈33例(80.49%)。

3讨论

3.1病理病因脓毒症即脓毒血症,就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化脓性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向全身扩散,在组织器官引起的新的多发性化脓性病灶,通常情况可由人体任何部位的感染而引发出现此病,一般在临床上多见于肺炎、腹膜炎、胆管炎、泌尿系统感染、蜂窝织炎、脑膜炎、脓肿等。早产儿在NICU住院期间,因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早产儿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大量敏感菌株被杀灭,真菌等致病菌得以繁殖生长,因而易引发真菌感染,致使真菌脓毒症的发生。

3.2危险因素(1)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身体器官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低下,大大增加了真菌侵入的可能性,本研究中有28例(68.29%)真菌脓毒症患儿的出生体质量均低于1500 g。(2)胎龄。虽说本组患儿均为早产儿,但胎龄≤33周的早期早产儿有29例(70.73%)。(3)胃肠外营养。早产儿的胃肠外营养十分关键,可有助于患儿肠胃功能、肝胆器官的发育,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4)留置导管。这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与留置导管破坏患儿皮肤黏膜屏障,降低患儿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从而增加感染概率[4]。(5)机械通气。作为NICU患儿维持呼吸的主要手段之一,有利缓解患儿的病症,可为患儿的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和条件,但机械通气也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增加患儿感染机会,尤其是PICC导管真菌定植。(6)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对于早产儿而言,预防性广谱抗生素用药可致使患儿耐药菌增加,而NICU早产儿的抗生素用药级别无限上升,从而导致真菌群不断滋生,最终引发真菌脓毒症的发生。

3.3护理对策(1)做好基础护理。保持新生儿病房环境卫生的清洁、通风,维持室温24~26 ℃,相对湿度55%~65%,每天定时空气消毒,有条件时将足月儿和早产儿分开放置。加强早产儿眼部、脐部、臀部和皮肤护理,避免感染。提倡发展性照顾,减少不良刺激,促进早产儿体格和精神的正常发育。(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早产儿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各种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端的温度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3)用药指导。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耐药性菌群的恶性增长,从而诱发感染,因此抗生素的使用需严格控制,切忌盲目使用,最好经药敏检测和血培养后,合理使用抗生素。(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医护人员要注重自身的日常卫生(如手、衣服、头发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探视制度,同时还需要重视NICU环境管理,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感染的几率[5-6]。室内物品定期清洁、消毒、更换,防止交叉感染。强化洗手意识,提高洗手的依从性,严格控制医源性感染。(5)落实专科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和体位选择,严格遵守机械通气、各种导管置入术的操作规程。对于真菌感染的患儿要予以隔离,避免交叉感染。(6)健康教育。由护士给患儿进行综合评估,比如胎龄、出生时间、性别、临床表现、基础病、孕母情况等,建立好患儿的个人档案,再积极对家长进行病症知识普及,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识。(7)心理辅导。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讲解病症治疗的过程和日常注意事项,征得家长同意,并结合一些成功案例来鼓励家长,使其积极配合医院对患儿进行诊治。(8)促进母乳喂养的建立,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增加自身的抗感染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徐豆豆,王杨,藏建业,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早产儿真菌脓毒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2010年至2012年单中心报告[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8):1393-1397.

[2]肖艳兰,朱中娥.新生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预测及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09,30(4):304-305.

[3]唐丽洁,黄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院内感染引发脓毒症10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3):249-251.

[4]李志军,王东强,田永超,等.2010德国脓毒症指南解读-关于脓毒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后续护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5):257-262.

[5]陆国平,陆铸今,陈超,等.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在新生儿脓毒症中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6):356-358.

[6]孔祥永,黄俊谨,陈颖,等.2010年至2012年新生儿监护病房胎龄小于32周极早产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0):1566-1570.

(收稿日期:2015-03-16)

(本文编辑 白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