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主导的同伴教育对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的效果观察

  • 投稿中本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540次
  • 评分4
  • 14
  • 0

庄洁莲 孙 英 吴 静 周 芸

摘 要 目的:通过在产妇中开展护士主导的以母乳喂养为主题的同伴教育活动,以期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延长纯母乳喂养的时间。方法:将160例孕产妇按照建卡顺序依次选取尾号为双数的80例作为干预组,尾号为单数的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母乳喂养的常规宣教,干预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接受母乳喂养的同伴教育,观察产妇在产后第7,60天时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组产妇在产后第7,60天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有利于提高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同伴教育;母乳喂养;产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48

众所周知,母乳是新生儿最佳天然食品,母乳喂养为生命提供了最完美的开端,其营养学、免疫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众多优点已被人们所认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作为一项全球的公共卫生建议,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以实现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1]。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这是一种有效地健康教育模式。在国外已经有将同伴教育引入到促进母乳喂养,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的报道[2],而在我国尚无相关的实践和报道,故我院在近期开展了护士主导的同伴教育促进母乳喂养的实践,取得了良好地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9月在我院产前门诊建卡的产妇中,根据自愿的原则,按照建卡顺序依次选取尾号为双数的80例作为干预组,并依次选取尾号为单数的80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平均年龄(27.2±1.3)岁;平均孕周40.0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9例,剖宫产31例;预期母乳喂养时间31.5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6.9±1.1)岁;平均孕周39.6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51例,剖宫产29例;预期母乳喂养时间32.1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平均孕周、分娩方式、预期母乳喂养时间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母乳喂养常规的孕期、产褥期、哺乳期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干预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接受母乳喂养的同伴教育,具体如下:

1.2.1 同伴教育者的选择与培训 同伴教育者由我院热心、有较长时间纯母乳喂养经验的护士和社区志愿者担任,按照10例产妇配备1名同伴教育者的比例,一共选择了8名,其中本院护士5名,志愿者3名。她们在参与同伴教育之前,需

要先参加为期1 d的母乳喂养培训课程,主要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促进母乳喂养的方法、母乳喂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同伴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电话回访的技巧等相关知识。并且在后续活动中,同伴教育者如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问题,则及时反馈给研究者,以得到帮助,另外还组织同伴教育者不定期开会,以交流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1.2.2 同伴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同伴教育的干预活动共开展3个月,其中产前开展1个月,产后开展2个月。为了保证干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我们制定了一份同伴教育的干预指南,确定在同伴教育过程中同伴教育者要向产妇传递关于母乳喂养的关键信息。

在产妇产前,同伴教育活动与每周的孕妇学校结合在一起举行,除接受常规宣教外,再由同伴教育者和其结成对子,对其做进一步的同伴教育。产前的同伴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孕产妇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且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在产妇产后2 d内,由同伴教育者和产妇做1次面对面沟通,以增强最初母乳喂养的信心,提供一些可能的帮助;而在产妇出院后,则主要以电话访谈的形式开展同伴教育,电话访谈的频率为产后1个月内每周1次,产后第2个月为每2周1次,每次电话访谈做好记录工作。访谈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产妇是否还在继续母乳喂养,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并且有针对性的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鼓励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增强产妇的信心。此外,也给产妇提供同伴教育者的联系方式,以方便有母乳喂养相关问题时及时咨询。

1.3 评价方法 在产妇出院前以及婴儿出生2个月随访纯母乳喂养的情况,为了评价的客观,另由专人在产妇产后第7,60天做回访工作,了解这两个时点婴儿的喂养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3 讨 论

聂含竹等[3]综述了我国2000年以来早期母乳喂养的情况,提示我国目前的母乳喂养率和WHO提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在当前依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同伴教育作为一种有效地健康教育模式,在我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在其他领域,如结核病防治、高血压病管理方面,国内亦有相关的报道[4,5]。同伴教育有成本低,效果好,被教育者容易接受等特点,故将其应用于母乳喂养的健康促进有特殊的优势。在国外,已经有研究证实,在产妇中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能够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6]。然而在国内尚没有将之应用于促进母乳喂养的相关报道,因此,我们尝试应用该方法促进母乳喂养,结果显示,在产后第7,60天时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

考虑到同伴教育者如果有切身的经验,干预的效果可能更加明显,在同伴教育者的选择中,我们特意选取了有长时间纯母乳喂养经验的护士,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护士作为同伴教育者有较好的专业性,且较容易组织,而选取的护士均年纪较轻,使得产妇有较好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而选取社区志愿者充当同伴教育者,则是希望通过社区志愿者的加入,了解社区志愿者是否能较好地担任起同伴教育者的职责,为此类活动日后的社区化探索经验。

在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7],产妇中断母乳喂养主要是在产后8~30 d之内,并进一步指出分娩后1周及1个月的喂养指导是保证和促进持续母乳喂养的重要时段,因此,我们把同伴教育的时间提前到了产前1个月,保证产妇在分娩前就有充分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准备,以提高产妇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率。并且,因为产妇住院期间难得有与同伴教育者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且又在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我们强调同伴教育者一定要在产妇产后2 d内和产妇有1次沟通,以加强初始时期的母乳喂养信心。在产后1个月内我们强调要保证同伴教育的频率,确保每周1次的电话访谈。

在本次研究中,因条件所限,产妇出院后的同伴教育主要通过电话访谈来完成,如果有条件能够招募更多的社区志愿者,并且更多的采用家庭访视的方法,应该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朱 毓,万宏伟,黄 蓉.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8):1176-1181.

[2] Chapman DJ,Morel K,Anderson AK,et al.Breastfeeding peer counseling:from efficacy through scale-up[J].J Hum Lact,2010,26(3):314.

[3] 聂含竹,李文平,田利平,等.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51-2252.

[4] 刘晓雪,王 宏,黄睿睿,等.重庆库区中学校园结核防治同伴教育与传统教育干预效果评价与比较[J].重庆医学,2010,39(4):393-396.

[5] 来小彬,万巧琴,尚少梅,等.社区护士主导的同伴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2-14.

[6] Tyllesk?r T,Jackson D,Meda N,et al.Exclusive breastfeeding promotion by peer counsellors in sub-Saharan Africa (PROMISE-EBF):a cluster-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11,378(9789):420.

[7] 许厚琴,杜 莉,金 辉,等.上海市2003~2007年母乳喂养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6):2253-2255.

(收稿日期:2013-11-22)

(本文编辑 白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