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与处理

  • 投稿脑洞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225次
  • 评分4
  • 31
  • 0

赵海燕

行唐县人民医院 河北省行唐县 050600

【摘 要】目的:通过研究分析,探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 年6 月-12月接受妇产科手术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185 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研究数据整理分析,发现经过妇产科腹部手术的患者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总结相关处理措施。结果:数据显示,滞产导致的切口脂肪液化25 例,由咳嗽引起切口脂肪液化18例,过度肥胖引发切口脂肪液化48 例,由妊娠水肿引发切口脂肪液化8 例,贫血导致切口脂肪液化18 例,糖尿病等并发症导致切口脂肪液化23 例,因为电刀引起切口脂肪液化45 例。此185 例患者经过确诊后安排手术治疗,均已痊愈。结论:导致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元素有很多,确诊后,施以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治愈患者,并通过对该病的预防,降低发病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断;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 年6 月-12 月接受妇产科手术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185例,其中由妇科手术引发病症的有85 例,即单侧输卵管妊娠切除55 例、切除子宫手术23 例、盆腔淋巴清扫7 例。剖宫产手术100 例,其中包括纵切口的患者45 例,横切口患者55 例。这185 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切口脂肪液化,滞产导致的切口脂肪液化25 例,由咳嗽引起切口脂肪液化18 例,过度肥胖引发切口脂肪液化48 例,由妊娠水肿引发切口脂肪液化8 例,贫血导致切口脂肪液化18 例,糖尿病导致切口脂肪液化23 例,因为电刀引起切口脂肪液化45 例。

1.2 诊断标准

患者经过腹部手术切口手术后,观察3-7 天,这期间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症状通常有几种:患者没任何感觉,切口有黄色液体渗出,在检查时发现黄色液体越来越多,且挤压切口时渗液多;术后患者伤口愈合不好,挤压切口,出现渗液且渗液中有脂肪滴;术后切口没有痛感,没有出现红肿,但切口皮下组织没有坏死、切口边缘没有表现坏死;通过涂片镜检检查切口,发现有过量脂肪滴,接着做3 次培养,显示没有细菌生长。以上症状出现均表示患者出现了切口脂肪液化,需要进一步治疗。

1.3 处理方法

针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的治疗方式要以患者的表现状况与切口渗液程度而定。针对不严重患者,及切口有渗液但不多,且部分已经有愈合的趋势,这时要采取挤出渗液的方式,相对延长拆线的时间,可以根据患者康复状况,酌情拆线,但一定要避免盐水渗入,届时做好引流,坚持换药,直到患者痊愈;针对术后切口渗液较多的患者,由于其切口愈合程度太差,且出现了切口处坏死的趋势,这时要及时拆线,重新处理伤口,利用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敷在切口处,做好引流,直到患者切口处有幼芽组织重现生长趋势后,进行二期缝合,采用胶布拉合,治疗期间可以辅以红外线照射,促进切口愈合。

2 结果

通过对我院2014 年6 月-12 月妇产科手术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随机抽取,185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诊断标准,确定患者病情,通过分析发现发病原因,最后通过相应的治疗方式,患者全部治愈。相关数据详见表1。

3 讨论

根据我们的研究可知,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是过度肥胖,肥胖的患者本身皮下组织的脂肪较多,伤口愈合能力差,脂肪过厚增加手术难度的同时也更容易出现脂肪液化现象;其次切口脂肪液化的出现与手术质量、缝合技术也有关系,即使出现微小的差错也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承受更多的痛苦;再次滞产与妊娠水肿等也是重要因素,这些病症会给手术增添难度,在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切口的感染几率提升;再次患者自身患有糖尿病等合并症、并发症,这些会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不利于伤口愈合;最后是使用电刀的影响,电刀会导致脂肪组织内血管栓塞,这也是脂肪液化的罪魁祸首。

患者一旦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现象,需要及时治疗,我院185 例患者在治疗后痊愈。针对此类现象不仅要科学治疗还要进行预防。预防措施主要有,手术中降低电刀使用频率,用盐水冲洗伤口、缝合时做到切口对齐,无死腔。对于剖宫产的患者要加快对滞产等症状的判断,做好相应的准备。针对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的患者,要事前做好处理准备,防患于未然。手术后注意保持环境干燥,保证患者切口处卫生,时刻观察,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国兰.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健康必读( 中旬刊),2011,23(07):188-189.

[2] 孙宇红.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和治疗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2,15(3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