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任务驱动型小组合作式翻译教学

  • 投稿彻悟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844次
  • 评分4
  • 19
  • 0

黄群辉

(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任务驱动型小组合作式翻译教学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以翻译过程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翻译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强调优化设计翻译任务,从而达到翻译技能的培训优先于教师的传授,培养译者专业技能、合作精神、责任意识等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翻译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73—03

听、说、读、写、译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五种基本技能,翻译课是高校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翻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特点、异同以及介绍各类常用文体的语言特点为基础,通过翻译实践训练,探讨翻译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程序和方法,具备翻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翻译评价能力。翻译教学方法研究应以此为取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因此,笔者尝试将此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的翻译课堂,并进行实践与研究。

一、任务驱动型小组合作式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一)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翻译课程教学中,一直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练—评”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即教师举例—学生模仿试译—教师评价,难以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在把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内化为翻译实践方面,效果也不甚理想。[1]以任务为驱动的小组合作式翻译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它注重翻译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翻译的结果。教师在翻译教学活动中应更多地发挥其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合作者的作用,[2]这就意味着教师是组织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思考而非替代,更非直接告诉结论;是欣赏点拨式地评价学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学长,而非高高在上的师者。

(二)突出翻译教学的实践性

郑庆珠指出,在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一切教学都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依归,突出强调毕业生将来作为译者的职业道德、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素养、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调翻译理论基础、翻译技巧以及具体的翻译工具的使用和行业运作流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3]任务驱动型小组合作式翻译教学属于过程教学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突出翻译活动的实践性,强调在实践中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应用,这充分体现了“以实用为主,以运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三)强调教学形式的合作性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活动。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活动。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过程以小组作为主体,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流与合作、自主探究,最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第二,合作学习有明确的任务导向。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很明确地知道自己小组的任务是什么以及自己的个人任务又是什么。教师也应该清楚,通过让学生完成这些任务,可以实现哪些教学目标。第三,合作学习是一个创设的学习环境,它强调通过调动学习共同体各因素间的合作性互动,来推进学生的学习。第四,合作学习注重对小组团体成绩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团队合作达标,体现了评价的发展性。

(四)注重任务设计的优化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在翻译教学中,任务指的是在形成译文过程中完成的一些事。设计翻译任务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1.知识趣味性与挑战性的结合。翻译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眼点,还应考虑到学生将来就业的知识储备,体现教学目标中的难点、重点,对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挑战性。2.兼顾任务的细分与整体性。翻译以实践为基础,任务的完成以结果即形成译文为目标。学生的个体情况千差万别,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凸显教师的点拨作用,多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误译问题,尽量在译前给予提示,以节约学生对细小问题的探究时间,引导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关键的步骤上,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以上这些都决定了在设计翻译教学任务时必须精心,优化每一项指标,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型小组合作式翻译教学的实践

(一)翻译任务的设计:选择任务有针对性,任务要求明确、具体

任务驱动型教学采用的是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的模式。就翻译教学而言,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相应的翻译任务,给出解决任务的思路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按操作步骤完成所设计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符合翻译教学的层次性和实践性特点。

具体做法为:第一步,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要体现学生间的互补,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学生搭配,性格外向的学生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搭配等,以便互相帮助。每组3~5人,共同完成每次的翻译任务。第二步,任课教师精选翻译任务材料。之所以强调“精选”,是因为翻译任务的选择和安排需要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翻译课程的教学质量。连淑能指出,教师选择训练材料时应注意针对性(教学的目的、重点、难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知识性、趣味性、难度、陌生度、生词量等,使之既能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4]第三步,将精选的任务材料连同任务要求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学生。翻译任务的要求具体为:1.学生小组合作式翻译应该按如下步骤进行:个别阅读—人人起草—共同讨论—轮流执笔—集体修改—轮流拟稿—分别审校—汇总定稿—人人签名—共享成绩。[4]2.小组译文修改之处用颜色笔标示,定稿后组员必须人人签名,以示认可、负责。3.小组打印最终译文一份,并把译文电子版发送到班级群,以便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用于课堂上的 “讲”、“评”环节。4.每周安排一个小组轮值,将本小组本周在翻译过程中的讨论(主要是所译材料中的难词、难句或最能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表达方式)配以PPT,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和讲解,归纳英译汉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和概括,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规律,形成普遍性认识。[5]

通过安排详细、具体的译前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改变其以往坐等老师公布参考译文的学习状况,充分发挥并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其自我评估和互相评估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完成分析翻译源文和译文以及总结翻译策略和技巧等一系列任务,使其能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奥秘,从中体会和领略翻译的魅力。

(二)分析解决任务过程中的小组内合作:互相启发,集思广益

接收到翻译任务后,每个小组成员先分别领取各自的翻译任务,碰到疑难问题再进行小组集体讨论,找到最佳翻译方式,然后形成一篇小组一致认可的最佳译文,以备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和讨论。在组内译文形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自主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精神。译文形成后,小组成员进一步梳理翻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翻译任务中涉及到的相关背景知识、疑难点、具体的解决办法、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存疑之处一一分类归纳,分工制作成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达到讲解、提问、讨论与演示相结合的课堂效果。这既锻炼了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又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析解决任务过程中的小组间合作: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翻译任务之后,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的最终译作,并解释其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翻译难点,点评小组译文的佳译之处,反思处理不当或力有不逮之处,归纳运用了哪些翻译方法和策略,等等。教师则引导学生对照原文,记录本组出现的典型的、值得讨论的错误和不当之处,在课堂上逐一提出并讨论,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和恰当译法。值得注意的是,译文讲评时,既应引导学生发现、纠正错误,又要尽可能保留学生译文的合理之处,即在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同学的评价,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交流、讨论、研究、改进中不断进步。这种对译文的互评既可以让教师将翻译理论贯穿于翻译实践之中,又能让学生通过翻译实践更好地理解看似抽象的翻译理论。通过反思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们也会发现,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方法,有助于其解决翻译中的难题,从而更乐于主动地学习翻译理论和接受翻译技巧的训练。

(四)解决任务过程中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型小组合作式翻译教学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了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激活了课堂,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平等的关系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都契合了我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内容,即“21世纪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的改革,都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才能得以实现。尽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有多种途径,但以下原则应该是共同的:1.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外语教学中模仿和机械的语言技能训练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批评和论辩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独立学习的能力。3.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引导,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课外活动要精心设计,要注意引导,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6]

三、结语

任务驱动的特点之一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因此,翻译任务的设计、编写非常重要,既要注重翻译方法和翻译知识体系,又要考虑到翻译教学的文化性、综合性,兼顾学生其他素养的形成和培养。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挑战,在具体的翻译教学过程中,切实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首先,必须重新建立包括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在内的翻译教学体系。其次,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有很多,也各有特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难免受限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教学环境。任务驱动型小组合作式翻译教学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也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朴哲浩.翻译教学“讲、译、评”模式的创建与应用[J].中国俄语教学,2013(2).

[2]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

[3]郑庆珠.本科翻译专业(BTI)教学探微[J].上海翻译,2011(1).

[4]连淑能.翻译课教学法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

[5]郭英珍.翻译专业的翻译教学探索——以河南师范大学的本科教学实践为例[J].上海翻译,2010(3).

[6]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