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血压的疗效探讨

  • 投稿穆刀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839次
  • 评分4
  • 70
  • 0

华国伟

常州市儿童医院儿科,江苏常州 213003

[摘要]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吸入疗法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使用NO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取32例PPHN患儿不使用NO治疗作为对照组,监测计算46例观察组患儿吸入前、吸入后30 min、吸入后12~24 h、吸入后36~72 h及停用后12h的平均气道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导管前后相应部位(右上肢及左下肢)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及肺动脉压力(PAP)等相关指标,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进行NO吸入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导管前后相应部位(右上肢及左下肢)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均显著升高,吸入后30 min与吸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平均气道压(MAP)与及肺动脉压力(PAP)开始迅速下降,且随着吸入时间的延长,各指标持续获得改善,直至停用后12 h,仍可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中痊愈28例,好转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患儿中痊愈19例,好转7例,有效率为8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吸入疗法在治疗PPHN中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少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PPHN的首选方法予以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吸入;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72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85-03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多见于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属临床新生儿多发病。一氧化氮吸入疗法始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1],1992年首次报道应用NO吸入疗法(inhaled nitric oxide,INO)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a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m,PPHN),在无明显副作用的基础上取得较好疗效[2],该研究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采用NO吸入疗法治疗了46例新生儿PPHN患儿,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与记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18例,胎龄平均为(36.85±3.12)周;平均年龄(2.56±1.14)d;平均体重为(2.89±0.42)kg。原发疾病情况为:重症肺炎13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0例,肺透明膜病合并肺出血7例,原因不明4例,先天性心脏病11例。另取32例PPHN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4例,胎龄平均为(36.63±3.25)周;平均年龄(2.36±1.02) d;平均体重为(2.91±0.39)kg。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及病情程度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儿给予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治疗,全部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机械通气、扩容、镇静、稳定血压等对症处理措施,一量确诊为PPHN后,即给予NO吸入治疗。在呼吸机机械通气情况下,将NO气源经减压阀减压至0.3~0.4MPa,连接入呼吸机环路。通过自制的质量流量控制仪对NO流量进行调节,同时对NO和NO2浓度进行监测。NO浓度由20×10~6 mg/L起开始,每经15~30 min未见效者增加(5~10) %×10-6 mg/L,直增至40×10-6 mg/L仍无效的患儿予以停用。有效者在吸入6 h后,每30 min降低(5~10) %×10-6 mg/L,降至6×10-6 mg/L后持续治疗36~72 h。对照组给予米力农0.5~0.75 ug/kg·min的速度维持,有效后逐渐减量停药。

1.3 监测指标

①监测计算46例观察组患儿吸入前、吸入后30 min、吸入后12~24h、吸入后36~72 h及停用后12 h的平均气道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导管前后相应部位(右上肢及左下肢)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及肺动脉压力(PAP)等。②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判定标准[3]如下:痊愈: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3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超过95%;好转:肺动脉收缩压下降超过1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提高10%;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者。总有效率(%)=痊愈(%)+好转(%)。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率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

观察组患儿在进行NO吸入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导管前后相应部位(右上肢及左下肢)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均显著升高,吸入后30 min与吸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平均气道压(MAP)与及肺动脉压力(PAP)开始迅速下降,且随着吸入时间的延长,各指标持续获得改善,直至停用后12 h,仍可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见表1。

2.2 2组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中痊愈28例,好转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患儿中痊愈19例,好转7例,有效率为8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临床常见的新生儿重症,一般继发于严重缺氧状态,有时具有明显诱因(如早产儿、败血症、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肺不张等)[4],有时则在无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发生,治疗难度较大,其治疗关键为首先尽快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阻止肺动脉高压的加重;其次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5]。米力农兼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PPNH。1987年Roberts等发现吸入NO对于治疗PPNH患儿效果显著,为NO吸入疗法应用于治疗PPHN提供了理论基础[6]。而在欧阳长安等人进一步对吸入NO对于治疗PPNH作用机制的研究中显示[7],吸入NO对肺血管具有选择性地舒张作用,促进氧合作用的发生,使肺动脉压降低,减少血液分流,增大通气血流比值,从而改善机体缺氧情况,与米力农有同样疗效。该文研究该院PPNH新生儿使用吸入NO进行治疗,以米力农治疗作为对照,表1中显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NO吸入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导管前后相应部位(右上肢及左下肢)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均比治疗前有显著升高,吸入后30 min与吸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平均气道压(MAP)与及肺动脉压力(PAP)开始迅速下降,且随着吸入时间的延长,各指标持续获得改善,直至停用后12 h,仍可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提示吸入NO对于治疗PPNH效果显著,与Roberts等人研究相符。而表2中显示观察组患儿总有效表明高达84.8%,与对照组的81.2%无差异,P>0.05,结果提示NO持续低浓度的NO吸入能迅速且待续性地改善全身氧合情况,对于治疗PPNH效果与米力农相仿,与欧阳长安等人研究相一致。

目前国内应用NO吸入疗法治疗新生儿PPNH已获得共识,正处于发展阶段,但应用NO治疗并非无副作用发生的可能,应注意以下几点:①NO吸入疗法对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和肺泡弥散功能障碍者疗效较差,因此当治疗失败时,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解剖性血管梗阻[8];②N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极强,当NO浓度过高时,会降低血红蛋白的运氧能力,反而加重患儿缺氧,因此在治疗时要注意低浓度吸入,同时对血中 MHb的浓度进行密切监测;③NO可被氧化生成NO2,当NO2浓度过高时,可导致严重的肺水肿,同时作为氧化物,它还可造成细胞受损或死亡,因此在进行NO吸入治疗时应尽量减少NO与氧气的接触时间,自气管插管末端加入,减少NO2的产生。

综上所述,NO吸入疗法在治疗PPHN中起效快,效果好,可作为临床治疗PPHN的首选方法予以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郑增鑫,黄洁玲,何敏,等. 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4(12):14-17.

[2] 马金凤,张健,傅燕娜,等. 常频通气联合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J]. 中华全科医学,2014(9):1417-1418,1421.

[3] 牟静飞,覃敏,李燕,等.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学,2014(7):918-920.

[4] 贾湘杰. 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研究[J]. 吉林医学,2014(18):40.

[5] 许浩. 一氧化氮吸入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中的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3(26):81.

[6] 孙夫强. 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2.

[7] 欧阳长安,林新祝,赖基栋,等. 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附3例报告)[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7):583-585.

[8] 史宝海,姚国,陈丽萍,等. 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8):577-580.

(收稿日期:201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