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实践,实现可持续学习

  • 投稿灵活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72次
  • 评分4
  • 19
  • 0

江苏海门市育才小学(226100) 陈伴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学习生活数学,数学教学要与社会生活接轨。这样的要求,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求,而且使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让体验生活实践成为数学学习的支点

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是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小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特点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应回归儿童的生活。学习数学是生活常识的系统化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如教学“位置”的概念时,如果从理性的角度去考虑,根据直角坐标系确定平面中物体的位置,八九岁的孩子是无从理解的。但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有着许多找位置的体验,如自己的家、所在班级的教室、自己的座位等。通过“找位置”的游戏,我想学生会更能理解“位置”的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特别是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那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提供自主探讨的机会,还学生一个富有童真、灵性而又高效的课堂。

二、让体悟知识产生的过程成为数学学习的过程

美国国家委员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指出:“说实在,没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这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别人是替代不了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办法是在预定的环境中感悟、体验。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学习是一种观察与猜想活动。传统的教科书把这一活动过程压缩成了毫无生气的形式结构,因而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我在执教“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时,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认识、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演变史。由于“算筹”这一原始的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采用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那个时代,初步认识祖先的记数、计算方法,体会当时的技术情况,由此猜想算筹的记数方法。因为有了这样的情境体验,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学生用一根小棒表示1,两根小棒表示2……用小棒计数的方法的出现随即引起很多学生的反对,他们认为这太繁琐了。基于这样的认识,出现了用“-”表示1,用“—”表示2,用“|”表示3,用“||”表示4的情况。显然,这一方法比刚才有进步,值得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愈加高涨。这样的认识并不是由书本或是教师直接告知的,而是他们通过思考,与同伴交流、讨论,逐步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而形成的新认识。学生在认识算筹的同时也认识了算筹的弊端,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改良计算工具的必要性。这样,学生不仅真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动态发展,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自己探索数学的体验。

三、让提升数学内涵成为数学学习的深化

唐代诗人杜牧有句名言:“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说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顾形式,要寻根究底。数学学习更应如此。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正因为它的抽象才使它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学生自主联想到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礼品包装盒、油漆物体的表面积等问题。这正说明了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有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请测量一个英语磁带盒的长、宽、高,如买一套12盒装的英语磁带,怎样包装用料最省?学生马上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到这一问题即是“怎样放置12盒磁带使表面积最小”。学生利用手边的磁带进行组合、包装,在研究过程中,既发现了多种包装方法,又探究出在组合中重合的面越大,外部的表面积就越小,所用的包装纸也就越少的结论。他们还总结出用分解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规律。这样的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提高,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简明而深刻。再如“相遇问题”,由于学生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的诸多要素缺少感受,因而,在教学此类问题时,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让他们进行实地模拟:在不同地点相向而行;在相同地点相背而行。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学生了解了出发地点、运动方向、运动时间等要素。根据行程中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变化,学生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数学教师要牢记:不能告诉学生应当学什么,要让学生自己希望学什么而学习,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并向他提供满足他实现愿望的资源。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学生,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