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 投稿Chri
  • 更新时间2015-09-20
  • 阅读量763次
  • 评分4
  • 80
  • 0

漆昌柱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立足国家教育改革和建设体育强国的新形势,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学学科建设现状,论述了区分体育学术人才与体育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加强体育学学科建设的思路,并对体育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类型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体育学;学科建设;专业型;学术型

中图分类号:G80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1-0001-03

Top Design of Sport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QI Changzhu

(Wuhan Sports Univ.,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ower,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sports discipline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way of realization of tell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ports academic talents and sports major talent, proposes ways to strengthen the sport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he top design of high-level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sports disciplin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major type; academic type

1前言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体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体育学在国家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由过去的二级学科升列为一级学科;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数量大幅度增加;体育学增列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独立评审学科;体育学科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立项;体育学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加;有多篇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荣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等等。但在体育学科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从学科的知识创新和更好满足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言,体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体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些顶层设计需要进行革新和完善,才能破解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体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快更好地发展。这对于促进体育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和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服务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发展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体育院校作为体育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机构,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是要大力加强体育学学科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的特色优势学科,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目前,我国160多所普通高校有体育学学科。其中,独立设置的体育高等院校有14所。这14所体育高等院校中有13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5所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体育学学科是独立设置的体育高校的主要学科和优势学科,代表着我国体育学学科的建设水平和发展趋势。

2012年1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体育、艺术、农林以及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高校建设,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发展”。这不仅为体育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加快体育学学科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体育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良好的政策导向,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体育学科科学发展,促进学科建设水平的快速提升,更好地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

加强体育学学科建设,就是要突出体育学科专业特色和体育行业特色。这不仅要遵循学科建设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充分认识体育学学科专业建设的特殊性和发展现状,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

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强国建设成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高校特别是体育高等院校在体育强国建设中责无旁贷,必须提升体育学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与高水平专业人才支撑。

体育学学科建设要以知识生产和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强化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为发展方向,处理好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对人才类型进行科学定位,完善高校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厘清体育学术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的关系

学科与专业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学科具有多种不同的表述,《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一书归纳出学科的三种界定视角:一是从知识论的角度,将学科视为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强调学科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二是从活动论的角度,将学科视为生产、传授、应用相关知识的活动体系,强调学科有特定的研究方法、传授方法、习练方法和应用方法。三是从组织论的角度,将学科视为一类特殊社会建制,强调学科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并得到社会认可和社会支持[1]。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科界定的具体表述不一样,但学科的本质涵义是知识的专门化或分类,与此相联系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都离不开这一根本。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通过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

专业是指以职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的知识专门化领域或知识领域的组织形式。学科的本质是知识的专门化;专业的本质是能力的职业化。学科与专业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学科与专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一一对应。如数学教育专业,不仅需要开设数学学科的课程,也需要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课程。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最初的哲学学科现在已分化出若干个不同的学科;数学专业也裂变为若干个不同的专业。此外,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时期,所依赖的学科也不完全相同。这也正是学科和专业目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进行调整的依据之一。

学科和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2]。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创造,即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人才的培养,即知识的传承与应用。高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人才培养。

学科和专业的联系和区别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去理解和应用。在体育学学科建设过程中,人们常常容易混淆学科与专业的界线,有以体育类专业建设等同甚至替代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倾向。从专业的角度看,体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将体育技能放在突出的位置。体育专业人才如果技能水平不高,就不是合格的体育专业人才,甚至难于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谋得相应的职位,更不用说在工作岗位做出骄人的业绩。但体育学学科建设的重点是知识的创造,是理论的创新。体育学科建设为体育专业建设提供知识和理论支撑,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保证。

针对体育学学科与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对体育人才进行科学分类,区分体育学术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体育学术人才与体育专业人才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一个人可能是体育学术人才,也可能是体育专业人才,也可能是集体育学术人才与体育专业人才于一身。但在现实中,大量所谓的体育人才其实是体育专业人才。

体育学术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中都不可或缺,但在不同的培养层次应有所侧重。一般而言,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要以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而在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应以体育学术人才的培养为主。

体育人才的划分是由体育学学科性质决定的,同时,体育人才的分类又对体育人才培养类型的划分具有指导意义。

3正确理解体育学学科的学科群性质

根据2011年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体育学与教育学、心理学并列为教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但体育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特殊性。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知识专门化程度不高,更多表现为不同知识领域的汇集。从本质上讲,体育学是一个多学科知识和理论的综合或应用,体育学的知识和理论大多是其他学科以体育为研究对象而获得的,这使得体育学学科包容性很强,但与其他学科的界线却也更显模糊。体育学缺乏自己相对独立的完整理论体系,而主要是以相关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即使是那些被认为是体育学核心内容的领域,如体育理论或学校体育学,它也难于僭越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体系和基本理论。

体育学科的特点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决定了高校在大力加强体育学学科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其他学科特别是体育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体育学学科的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

体育学学科的特殊性要求高校在进行学科规划时不仅要处理好不同学科间的关系,而且还要结合高校学科建设的实际,处理好学者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离不开学者,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大凡某个学科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必定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学科与学者的关系,好比森林与大树的关系,学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要学有所长,更要有精专的研究,学者如果脱离了学科,很难成就为真正的学术大师。鉴于我国高校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特殊性和现实状况,强调学者与学科的结合显得尤为迫切。

4科学设置体育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与专业目录

近年来,国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进行了分类改革。由原来单一的学术型学位扩展为学术型与专业型2种,提出了加强专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并将此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部在有关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通知中,提出“以增量促存量”的原则,将新增计划用于专业学位的招生,并按照不少于5% 的比例调减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计划,用于增加专业型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这些政策促进了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快速发展,进入了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国家在体育学学科设置了“体育硕士”1个专业学位,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竞赛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学术型与专业型的划分,更加明确了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定位,学术型人才定位于科学研究与探索,专业型人才定位于应用与操作。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于一种高层次职业技能训练。这种类型的区分将对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3]。

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并未对学位类型进行划分和进行人才的分类培养。专业学位教育虽然进入了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我们仍然处于逐步探索和完善的初级阶段[4]。目前的专业型学位都是在保留原来的学位教育(学术型)前提下新设置的,而将原来既有的学位统统归为学术型,这种做法忽视了学位类别划分上的顶层设计,缺乏对不同类型学位的系统规划。事实上,由于我国原来的研究生培养并未明确定位于学术型还是专业型,或者说是统一为学术型学位,因此,在增设专业型学位这一新的学位类型时,也需要对既有学位进行一番仔细的分析和归类,这对于体育学学位和人才培养显得尤为必要。这是因为原来体育学的有些学科专业,如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大多数人才培养定位于技能或操作,而非学术型。这也就是说,现在体育学学科里所有技能类方向(各体育运动项目)都应该归为专业型学位。事实上,例如,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与体育教育或运动训练领域的篮球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在本质上难于进行区别,甚至无法区分。

针对体育学的特殊性,应该从顶层设计开始,对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目录进行全面的调整。体育人才培养类型的划分要在厘清体育学学科与专业关系的基础上,对应于体育学术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的分类重新进行科学划分。根据体育学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可以将技术类的研究生培养都归为专业型的学位,以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体育硕士可按运动项目划分不同专业学位领域,如篮球体育硕士、拳击体育硕士等,这样更符合体育高等教育规律和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体育学学术型的学位则应按照学科领域而不是运动项目来划分,更好地体现学科的知识体系。例如,可以设置体育运动心理学硕士、运动生物力学硕士、体育社会学硕士等学术型学位,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体育学术人才。

5结束语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组织架构,学科专业划分属于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科学的顶层设计,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体育学科专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顶层设计的欠缺已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掣肘。科学认识体育学科的学科群性质,重新划分学术型体育学科专业和专业型体育专业,是促进体育学科健康发展,提高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谢桂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1-62.

[2] 许捷,许克毅.学科制度建设研究文献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50-55.

[3] 顾海良.新时期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395-396.

[4] 黄运平,问青松.湖北省高校学科优势与特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19-21.

(收稿日期:2014-11-12)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