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 投稿中本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717次
  • 评分4
  • 29
  • 0

王仲书

贵州省平塘县甲茶小学558300

【摘要】正确创设课堂情趣,可使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从而克服教学中的随意盲目和机械呆板,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数学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实践 主动 交流合作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情趣教学是以师生情感为纽带,以兴趣为动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旨在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富有情趣的活动。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实践与综合运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实践与研究的历程,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正确态度,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他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表露情感,表述观点,体验和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这种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与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基于以上这些理解,本学期我对这一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些粗浅尝试,下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一些想法。

1.有利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确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的观念、态度和眼光去观察事物、解释事物、理解数与数、数与形、数与量、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事物的数据信息和形体表象,建立空间观念,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实践活动的情境是现实的,在数学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接触的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他们收集来源于校园生活,取自于社会现实的素材,加以统计、分析。像学生自己以及家长体重、胸围、视力、脉搏、日常的零用钱、感兴趣的学习科目、十字路口的交通状况、商店、的销售情况、自己家中的家电、现代通讯设备的拥有量等等。使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在学生心目中大大缩短,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数学意识与数学情趣。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有效地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很快地理解知识,而且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去感受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同,接触社会的范围也不同,低年级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来设计。中高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设计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研究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社会是一个活动的大载体,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有着许多与数学相关的活动。因此,数学教学可以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探索,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情景图动画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导入课堂,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和谐的学习氛围,大家在表演中学习知识,

他们很快掌握了要领,掌握了分数大小的比较的要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4.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体现实践性

着眼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数学新标准中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活动中应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数学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5.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组织实践活动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全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思维的机会,并把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如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我把整节课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全班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各个程序的活动。课一开始的“找朋友”活动,便吸引了全体学生。教师事先在讲台上摆四张桌子,分别放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带的牙膏盒、魔方、球、茶叶盒等学具摆放在它的“朋友”的旁边。学生既兴奋又认真。经过这一活动,全班学生很快发现作为“朋友”的所有物品,它们的形状相同,即形状相同的物品才能成为朋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头脑中留下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立体图形清晰的表象。加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也逐步形成了。

6.注重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评价

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较微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重在评价学生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及信息量的多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式,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过程的评价。

总之,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不断加深学生生活经验的积淀,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习数学寻找生活的突破点;另一方面,能诱发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会顺着思维惯性不由自主地往前探索。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终身素养的展奠定基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1):134-134?

[2]刘书志-《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