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体特征 实现个性学习

  • 投稿农夫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08次
  • 评分4
  • 61
  • 0

戴晓燕

移动设备、公共互联网络、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人类构建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学习场,引领了教育的变革与创新。特别是近年来,可汗学院、MOOC等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蔚然成风,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这些教育的变革,由于与班级授课形式、一线教师固有理念有冲突,没有直达本源。教学中,教师逐渐融入新的思想、新的技术,但往往忽略了所教学的文体编排的意图以及该文体与其他文体相比独具的育人价值,只是重复着传统的以教室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承教育,导致学习没有指向未来。正如杜威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今天仍然用昨天的方式教育学生,将剥夺学生的未来”。2013年,我们围绕“小学语文不同文体育人价值”展开了范例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结合数字化学习,根据不同的文体特征与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语文教学实践,彰显了学生在新技术的环境下,对于不同文体育人价值的个性感悟与创新。

在开放时空中体现自主

随着泛在学习的到来,互联时代的无处不在学习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便捷的平台。这次教育变革,技术由后台的支持走上了学习的前台,教师不再是课堂知识的主宰者、课堂中心的智者。瞬息万变的资源、开放的网络空间、灵活的学习时间,使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个性化学习得以走向现实。同时,个性化的学习还是学生采用恰当的技术、多元的学习方式自主的学习过程。

《埃及的金字塔》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的是埃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它的建造过程和方法,文章使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突出了这两个鲜明特点。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单一的文字描述并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组织教学时,我围绕“埃及的金字塔”制作了学习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就了解到文本叙述的相关知识体系。在课堂上,实现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可以自由组团,可以利用iPad中相关App软件进行学习,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线拓展学习金字塔的有关知识。课后,学生还可以利用keynote等制作学习心得,开展主题交流会。这样学习时空与学习内容的开放,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像此类文体,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音乐之都维也纳》《莫高窟》《九寨沟》《雾凇》等。这些文本语言优美、描写细致,读起来引人入胜,但学生原来储备的知识有限,影响了对内容的感悟层次。对于此类文体,教师可以依托互联技术,开放教学的时空,开放教学的资源,开放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伙伴中彰显。

在同伴融合中寻求互助

在主动学习中,完成共同学习需要具备五个条件:积极的互相信赖、面对面的交流、个人责任心、小组或个人间的人际交流能力以及小组自我评估[1]。未来的学习应该彰显学生的学习个性,但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中同伴互助学习的优势。教师在开展基于新技术的教与学中,需要辩证地看待个性与协作的关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元吸纳和个性表达,引导学生在个性化学习基础上,通过组内自由思辨,接纳、融合学习伙伴的意见,形成层次更深的新感悟。从而使学习不再是单一的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了学生交流、接纳能力的提升。

围绕校园文化建设,我组织了《创想校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针对学校的文化建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建创客团队,开展“我是校园小创客”的系列学习活动。学生们利用iPad等移动设备,发现学校楼梯、水吧、食堂、走廊等可以参与改进的结合点,利用“圈点”“墨迹”等App软件,开展个性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强调“小创客”们要主动吸纳同伴的意见,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完善。在全班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展现了团队集体设计的作品,还用iMovie等记录了学习中同伴的思辨过程。学生团队之间开展了新一轮的学习,在同伴的智慧引领下,不少小组有了新的想法,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了不同层次的修改。最后,我让学生将电子作品上传到“padlet(网上的纸)”上,进行全球分享。这样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是在新技术支持下的循环创新。

教育是在平等与自由中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心与心的相互交流,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2]。在语文学习中,我也经常利用“啪啪”软件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朗读录音后上传分享,并对同伴的读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可以进一步提交自己的二次修改作业。还利用OneNote笔记本,组建班级作文聚合,学生统一使用账号,分类上传自己的作文,教师可以组织在线批改,也可以组织学生间作文互评,这些协同办公软件增进了学生间学习的合力,实现个性与集体智慧的同生共长。

在自主创新中彰显个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也就是说,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个性化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必须是由内而外的一种自觉唤醒,可以说“不同技术促进不同学习方式的变革;不同技术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技术适用不同学习内容的选择”[2],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提供多种学习途径,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实现自主创新。

《简称歌》是三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将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简称以儿歌的形式进行编排,在识记省名与简称的同时,感受简称的便捷、明快。我在识记教学中利用“中国地图”软件,让学生两人一小组,学习各省名的简称。在应用环节,让学生两两比对,感受使用简称的方便。最后,我设计了“个性创编”活动,让学生在Numberkiz软件中,拖动省名的简称,按照自己的识记方法,创编属于自己的简称歌。学生有的按照区域的大小排列,有的按照省名简称的规律编排,还有的按照地理位置来编排。这些简称歌有三字词组,也有五字绝句形式,各具形态,极具个性,充分展示了学生在新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创新。

信息化的学习,不能再以单一的文本展开为教学活动,教师应该依据不同的文本内容、不同的文体体裁,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

在着眼未来中提升学力

学在现在,用在未来,学习是指向于生活的应用。当今的课堂必须是关注学生未来的学习,教学的核心任务既是要让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这些知识储备更要指向未来的生活,也就是说,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的生活做准备的。在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的层面上来说,学生是教师的“老师”,这些“数字原住民”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的前沿化和几十年如一日的一线教师间,存在着巨大的“代际鸿沟”。教师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才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学习着眼学生的未来。

《奇妙的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这篇文章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所介绍的内容仅仅是互联技术与应用的冰山一角,在传统课堂的教学中,枯燥的文字会让这篇文章黯然失色。我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依托互联网环境,提供给学生移动学习设备,围绕知识体系和学力体系着重开展了两方面的学习。一是进行文本外的大量拓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互联网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革。淘宝购物、在线支付、远程视频、在线查询……一个个与生活关联的技术应用在学生交流中出现,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文章中描述的“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场景。二是关注说明文文体特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思辨作者是如何写出国际互联网“大、快、多”的特点。学生在个性理解和同伴互助中,感悟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表达方式的巧妙应用,同时,开展仿写活动,让学习得以迁移,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

面向未来的学习,要求教师必须突破自我、适应未来,教师要跳出文本教材,以课程的眼光来审视学习的资源[2]。只有教师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新的教学技术,满足学生日益多元的学习需求,指向学生未来的学习,让学生在开放、互助、个性的学习中,达到知识迁移、能力迁移,实现从已知的此岸到达未知的彼岸。

注:本文为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备案课题“小学语文不同文体育人价值的范例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郭际.翻转课堂:中美教育环境差异下的困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

2上海教育传媒智库.迈向新学习时代[M].上海:中西书局,2014.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