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重做班主任

  • 投稿黑门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625次
  • 评分4
  • 80
  • 0

◎尹小春 何玉霞

年过四十,我又要重新做班主任了,内心既感慨又矛盾。

教书十七年,先做了六年班主任,又做了七年学校中层领导,突然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官,便放弃了领导职务。许多人感到不解,也有人感到惋惜。不解也好,误解也罢,鞋穿在自己脚上,只有自己知道合不合适。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孔子说“四十而不惑”,而今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我竞有些迷惑了。

四十岁重做班主任,我图什么呢?现在我已经是高级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比较自负,踏踏实实做个老师并不困难,清清闲闲混日子,别人也不会说啥。但是纵使不追求什么功成名就,也不能这么早就英雄迟暮啊!

我想起了我的高中班主任李杏山老师。想当初我大学毕业从内地奔赴新疆时,我给李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我这样写道:“我就像一个漂泊的旅人……我将跨越茫茫戈壁,寻找梦中的海市蜃楼,在绿洲痛饮祁连山的雪水、天山的冰峰,安慰我焦渴的灵魂。”当年的我是多么壮怀激烈啊。李老师很快给我回复,说在全班宣读了我的信,还夸我有文采有理想。我到新疆不到一年,李老师就走出偏僻乡村远赴温州,那一年他已经四十五岁。而今十七年过去了,李老师已经为温州一所中学的名师了。在网上看到他的照片,依然神采飞扬,全然不像六十多岁的人,他演奏口琴的视频被学生传到网上,很火。李老师在我们眼里是神一样的人,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他的歌唱得好,棋下得好;会弹琴,会拉二胡;拿过学校的卡拉OK比赛一等奖。那时候农村学校的孩子要考试上大学真是鲤鱼跳龙门,但是李老师的班上每年都有十几个学生考上大学。我第一年没考上,灰心丧气,看看老迈的父母,就不打算上了。李老师亲自到家里来找我,劝我复读。那一年我们很认真,晚上熄灯后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学习,早晨就起不来。李老师天天到宿舍把我们从被窝里揪起来。尽管条件艰苦,但在我印象里,李老师没有懈怠过。他亲手蜡刻的试卷清晰整齐,用也用不完。在电脑还很时髦的年代,他在全校最先买了电脑用于教学。我刚考上大学,李老师也通过了本科函授考试,英语口语得到了主考老师的高度赞赏。面对四十五岁依然挑战自己、六十岁了还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李老师,我有什么理由歇下来呢?

我又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第一位导师简士文老师。他是学校的中层领导兼任学校“火箭班”班主任。他极有思想和才华,在学校很有名气。简老师构建了班级的精神文化,他说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要有“伟人的理想、哲人的思想、凡人的身份”。前两点不用说也明白.而“凡人的身份”却内涵丰富,它提醒火箭班的学生不可骄傲自大,要有平等意识;也要明白自己虽然优秀但绝不是什么天才,必须不断努力。在简老师的带领下,学校当年实现了北大清华零的突破,一大批学生考入重点大学,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那时候我给简老师当徒弟,他的“做一个幽默的教师”“一节语文课要学生大笑三次”等观点,让我受益匪浅。他在42岁时再次出发,到兰州开拓新天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刚刚离开就患了心脏疾病,整个人瘦了一圈。但是简老师没有怨天尤人,依然不断钻研。去年在兰州拜访他,我说感到自己教学上走入了死胡同,简老师却说自己又走入了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最近听说简老师的论文集就要出版了,我内心既惭愧又羡慕,更多的是敬仰,热切盼望读到他的大作。

我想起了陕西省特级教师、劳动模范张载锡老师。2007年他在我们单位做学术讲座。老人家年近七十岁了,满头华发,可是思维敏捷,声音浑厚,妙语连珠,精气神令人赞叹。他曾列出了从60岁生日开始要完成的二十件事:为师生再做100场学术演讲、再听100节课、写100篇文章、结交100位教师朋友……我才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精力、学识和经验刚到最好的时期,正是厚积薄发的时期,还有许多路没有走,怎能就此止步呢?

在我不算太短的教育生涯中,自己的生命轨迹有幸和这些前辈发生了交集,得到了启发,这是我的福气。他们影响了身边的人,影响了我,用思想和人格滋养了我,让我明白人生在世应该做点事。那么就重新出发吧,尽管有点晚,但还来得及,盼望未来将崛起一片丰茂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