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 投稿温存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10次
  • 评分4
  • 39
  • 0

叶微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提到的“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合作精神,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使学生丧失了太多接受挑战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合作教学将改变这种弊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但由于对课题本身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

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以小组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学习群体。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型”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地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地运用,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真正展开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上还必须明确,开展这一课题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环节

1.课前自学自悟一同学间研讨领悟一小组合作,达成共识。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促进参与,创设一种开放的课堂学习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将所要讲授的知识,提前设计出思考题布置给学生。这一过程为课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

2.课上协作交流一相互点评,强化理解一汇报讨论结果。合作学习,首先要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充分交流讨论,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通过协作交流,汇报表述,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发现疑难,质疑—全体合作交流,解疑。教师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程度,提出有向、有序、有路的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再通过解惑点评,帮助学生理解,完成授课目的。这一过程,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的创新意识。

4.教师设计创新练习—激发学生思维空间。将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所学需要一个关键的步骤:练习。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对整堂内容进行梳理、强化后,对于练习内容的掌控要做到目的性强、层次分明,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习惯。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结合生活的练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参与意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由于合作学习是教师研究颇多的热点问题,因此有的教师在没有把握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的前提下,随意地使用合作学习,便使合作学习变得流于形式。因此,应用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将学生合理搭配分组,学生轮流任组长;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参与意识;引导制定方案,合作探索研讨;引导组间交流,鼓励自评他评。

2.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后,再放入小组里对探索结果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3.教师要引导组长有序、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调控小组间的合作竞争,保证学习滞后学生的学习权利和认知空间。

四、合作学习应培养“合作技能”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帮助,增强合作意识,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让合作学习的开展变得更有实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尤为重要。

1.听的技能。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听出重点,并做出自己的评价,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解。

2.说的技能。有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简练且突出重点。

3.交往的技能。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是社会发展所需的必要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