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中常见的几种认知情境

  • 投稿玛丽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35次
  • 评分4
  • 31
  • 0

●高雪梅

在引导学生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认知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做法,因为只有把知识放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才更容易理解。通常,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校条件以及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设计一些情境,以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模式来驱动学生们积极地思考、参与讨论,实现课堂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种认知情境。

一、认知疑惑情境

知识越丰富,存在的疑惑就会越多,高中生都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同时保持着一定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因此,高中生的疑惑是常有的,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正好利用这一点,当学生们受到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对一些新知识、新问题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时,他们就会疑惑,这也是学生们精神最集中,思考最积极,好奇心最强的时候,抓住这一关键时刻教学新知识,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把握好学生们认知疑惑的关键时刻,设置适当的探究问题,让学生们能够顺着正确的思路进行思考探究,并得到正确的解答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时,教师引用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来为学生们创建了一个疑惑的情境,“为什么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呢?红杏为什么又要出墙呢?”这原本是生活中再普遍不过的现象了,而此时学生们却都解释不了为什么,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的疑惑更进了一步,很容易就能把精神集中到一起思考,并通过课本或其他的相关资料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学生们一般都能回答出这种现象是与植物的激素有关。但对于激素的相关知识还不明确,同样还是在疑惑的状态中,教师又可以根据这样的疑惑继续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们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知识产生、重组和完善的目的。

二、认知冲突情境

认知冲突情境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互相矛盾使学生们产生问题,为了解决这种冲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们为了解决这种矛盾,通常会迅速对一些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并通过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教师就是要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们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们认知冲突的情境。

比如说,在学习有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时候,学生们明确了由基因型为AABB或AAbb,和aabb或aaBB两纯合亲本杂交可得到AaBb的双杂个体。AaBb再自交,通过自由组合,可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如果AaBb的双杂体与隐性纯合子aabb测交,则会出现1:1:1:1的不同四种子代类型。这是学生们已有的认知经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给出另外一个问题:某种植物能生长出紫花和白花,该形状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的,当有两个显性基因时形成紫色花。那么该植物AaBb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是多少?如果学生们按照原有的方法去分析,就会出现冲突。学生们仔细思考,教师加以指点,就能发现,在所产生的后代中,还可以进行分类,除了9种有两个显性基因外,其他的都不符合形成紫花的要求,把剩余的情况统计起来,才能得到正确答案9:7。这样,学生们通过领会和变化,解决了再认知冲突中的问题,获得了新知识。

三、认知错误情境

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某些问题会出现认知障碍,并产生认知错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这种认知错误的情境,让学生们通过纠正并学习新情境中的错误,获得新知识。比如,在学习糖类的时候,教师可以列出生活中常见的与“糖”有关的东西,如糖精、白砂糖、面粉、木糖醇等,让学生们指出哪些是糖,学生们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带甜味的找出来。可实际上,甜的不一定就是糖。学生们觉得很不可思议,教师再通过一定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探究,纠正错误认知,获得新知识。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认知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自然、自主、愉快、轻松地学习新知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